2012年7月5日

自言自語系列:生活禪



心靈園丁著

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啟發,遠比去參加工作坊來的深遠。但,我不會說工作坊沒有用,相反的,他帶給我一種新的感受,他帶給我一種新的視野。

但我依舊認為,我們一般人的人生,有4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工作上,剩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情緒、大部分的痛苦也都來自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相反地,工作坊反倒成為一個避世的場合。但他畢竟只佔我們時間的很少很少數,所以,在工作坊所獲得的平靜,一回到日常生活中,幾乎就消失無影蹤,但你會懷念那樣的平靜、渴望那樣的平靜,於是,『追求平靜』的旅程便一系列的展開。

平靜要能成為常態,必須要能落實在生活中。要想落實在生活中,就必須真實的活在日常事務中。要真實活在日常事務中,就必須真實的感受被事務引起的情緒。

我聽過一些朋友跟我分享同一件事情,就是當他們在靜心,卻發現怎樣也靜不下來的時候,他會想找一些雜事做,譬如洗碗盤、拖地、開電腦、找人聊天等等。朋友說這樣的情況,叫做『逃避』。他始終在逃避自己,所以他靜不下心。

有一些朋友沒有辦法獨處在家,總是想要往外跑或是找朋友,他說這叫『逃避』。

有朋友說靜心時會想睡覺,他說這是在『逃避』,但療癒已然在另一層次上運作。


一開始走這條路,我也被一些人這樣告知,其中包含一些老師。但不久之後,我揚棄了這樣的說法。也開始揚棄再去上過多的身心靈課程、更不再將一些身心靈的書本所說的『知識』當一回事。我開始步入『殺佛』階段。我的腦袋中不知在多小的時候就存有這麼一句話:『見佛殺佛』。如今,我了悟到,此佛非彼佛。他乃泛指有關佛的一切傳說、一切故事、一切概念性形象。

朋友認為中國很多民間神話故事就只是故事,但卻總是將西方的高靈傳導當真,我不解。

朋友不認為靜心冥想時睡覺,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那樣的環境本來就『很好睡』,反而相信老師說的『逃避』,我不解。

朋友認為獨自靜心會想找雜事做、找朋友聊天,是在逃避,卻不相信做雜事、聊天也可以是靜心,我不解。

朋友認為沒有辦法獨處在家,總是想要往外跑或是找朋友,是叫『逃避』,卻不相信親近大自然、遊玩更是一種靜心,我不解。

我不解這些自然的日常生活為何來到了靈性,會被解讀成『逃避』,然後再深深的責怪自己。如果靈性是要人更加的扎根,那麼不扎根在日常生活上,難不成要扎根在半空嗎?如果靈性是要人更臣服接納、要人更活在當下,那麼想睡覺、想找朋友聊天、想出去遊玩、想找事情做,為何不快快樂樂的『就去做』、去享受做它的喜悅,反而要為自己為別人冠上『逃避』的說法?

這些是佛是主是開悟者的形象、是概念、是假相、也是幻想。我曾經問過朋友一個我不能理解的現象:『誰告訴你佛、耶穌、神、開悟者沒有負面情緒,只有平安喜樂的』?到底是誰告訴你的?

我殺佛,我活在沒有佛、沒有上主阿拉的世界中,佛不能渡我,因為佛接納一切可能性,他何須渡我?想渡我的只有那些老師跟書本,只有自己頭腦中那些『我不可以生氣睡覺憤怒』的想法想要渡我。我殺佛殺耶穌上主,因為我不允許他的形象活在我心中,我也不想活在他的框框中,因為,我只活在生活中,生活就是生活、情緒就是情緒、玩樂就是玩樂。

生活便是我的神、我的上主、我的佛。生活無邊無際、多采多姿、各種事情都可以發生,這才是我的神,我的『生活禪』。




 

2 則留言:

  1. 這篇文章好辛辣,
    但也更符合我的胃口,
    說出我的內心話,
    讚。

    回覆刪除
  2. 親愛的
    愈來愈直接囉

    好棒
    我頭上的那一棒~~好棒

    Aj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