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不要跟著感覺走

圓覺道場 by 一念行者

有一首歌唱到,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世人喜歡如此;但作為修行人,卻不能這樣,不但不能這樣,還應相反。不能跟著感覺,也不要緊抓住夢的手。應讓感覺是感覺,覺知是覺知,猶如鏡是鏡,像是像;應讓夢自己來,自己去,猶如任樹上的葉子,自己生,自己落。不要被任何覺知面前的物件,所迷惑,所帶走。

不管什麼感覺,不要粘著它,不要探究它,不要跟隨它,不要捲入其中隨之沉浮;覺是岸,不管什麼感受之水到來,你始終站在岸上,莫到水裏,連鞋也不要濕。但人常說,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子的,濕了鞋子不要緊,意識到後趕緊上岸。不要在水中久泡,不要在感覺中沉浸。不管所覺的物件是什麼,只要覺就夠了。

我們容易被想法帶走,被感受裹住,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覺知。意識到後立馬回來,回到覺知或覺知的支架上來——如呼吸,乾乾淨淨利利索索,不再與前緣相續、糾纏。回歸光明自性,任念頭如何召喚你,任感覺如何引誘你,你只是覺、覺、覺。在開始覺是岸,一直覺下去,岸就消失,覺就變成整個宇宙。在覺的宇宙裏,無我無法,眾緣同塵,一切平等,等無差異。

在覺性放大光明之前,有能覺,有所覺,能覺所覺像拉鋸戰一樣,像員警監視小偷一般,如此覺知,你會覺得很累,很有為。但別計較這,繼續覺知,再往深處走,再往靜處來,直到某一時刻,覺與所覺同成幻花,無覺者無所覺者,天地唯有明淨虛空之覺性,到這裏,假的再無法變成真的,沒有打擾者沒有被打擾者,你得清虛寂靜,入無為法,受諸佛樂。

佛光與諸塵相接,盡山河大地是一水月,遍世界是一鏡花,全天下如一夢。目睹報化佛土,坐斷生死輪回,有諸受無受者,有業報無受報者,因果同於幻起,涅槃恰似融雪。到這時,受想行識奈你如何?諸色諸身與你何關?生死不能拘你,老病無身可沾,無量壽,無量光,盡你享受。此個境界猶是化城,受之誰又大喜?泯于喜樂,得名極樂。全國土是一極樂世界。

一切佛果本來現成,只因眾生迷失,枉如沒有。勞他諸佛從名色起種種說教,害他眾生在果地尋因再證果。一場尋真求證,覓佛解脫,宛如遊戲。諸佛面前妙明極樂世界,卻無法拱手捧之於你,不得不巧設方便,引他大眾一步步自見自開。得自己世界,成自己佛,最後乃知,此事不關三世諸佛,不關四十九年說教,亦不關八萬四千法門。

佛法現成,佛國恒在,今乃才知,一生白白冤屈,恰是有頭覓頭,好大一場狼藉。如今收拾歸來,還是過去水連天碧。不經一場曲折,誰能直下坐去?大好風景,無福用取。折煞了人也。於之世間,能轉人者,五蘊也。清覺似空,五蘊如盤,幾多凡人,在轉盤而忘空覺,被色受想行識所轉,而不自知,而不自停。冤是一生暈頭轉向,到頭來還有不覺者!

諸方修行者,五蘊中修行,切莫被色所迷,切莫為想所惑,切莫跟著感覺走,也莫緊抓住夢的手。要於一切處放手,要放一切手。于這如幻人生,空手而歸,才乃大得。若持一物,乃失天下。恢恢法界身,蕩蕩涅槃城,身空心空眼空者得之。不作萬物主,乃是天下主。若主四天下,切莫處處主。不是識主,才成智主。智主者是法界王,法王也,於你五蘊身,成此大法王。


不要跟著想法轉,不要隨著感覺走,不要被諸色所主宰,不要為業風所飄蕩,也不要被夢所套住。於五蘊法,個個解脫,個個自在。看空五蘊,蕩蕩涅槃城;五蘊看空,恢恢法界身。住此涅槃城,依彼法界身,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指路迷方人。三乘聖賢,古往今來,依淨儀律,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皆如此行矣。前赴後繼,同施法雨,同沐法雨,皆大歡喜!



2014年3月26日

覺知的錯覺

一念行者

在修覺的過程中,我們常產生一個錯覺:把覺知當成我,把我當成覺知。事實上,于念頭叢中,覺知內外,根本無我。覺知不是我,我也不是覺知。向你道本來無我,為何又要認覺知為我?將覺知為我,是我執的變形;將我為覺知,是我執不死的象徵。認同覺知為我,是虛假自我的又一次投胎或附體。

於觀照中,我們感覺“念頭”是生滅的,“覺知”是不生不滅的,從而錯誤的以為,念頭非我但覺知是我。並非如此!譬如大海上的波浪,看似前一個波浪滅去,後一個波浪生起,波浪有生有滅;而實際,前一個波浪未滅,後一個波浪未生,波浪無生滅,生滅是一個假像。前波和後浪只不過在不停地轉化,其本體水何曾變過?同樣的,我們的心念也是如此,念頭似乎有生滅,其本體心何曾生滅?

相有變化,體無生滅。說念頭是生滅的,是義不然,念頭是不生的,念頭是不滅的,念頭的生滅是錯覺的;說覺知是不生滅的,是義不然,覺知其有生時,其有滅時,覺知的不生滅是相對的。念頭和覺知,是相同的心的用,從屬一樣的緣起法則,被相同的法則所攝。念頭和覺知,性相平等,在觀修中,我們要平等對待,不能貴一賤一,舍一取一。倘若如此,永無休息。

覺知是一把很好的工具,一片寧靜的可供人休息的地方,一處乾淨的內在淨土。你可以好好的利用覺知,用它除苦,倚它而憩,但不能認同它是我!認同覺知是我,又立生死根本,又樹染著主體,又找到一個拴住無限存在的木樁,又覓了一個新身份讓虛假的自我繼續存在。如此一來,修行人何日真解脫,何時真自在?何日真休歇?


以客觀之眼觀察,念頭和覺知都是客觀的,純粹的看似生滅變化的客觀。在它們中間沒有一個“我”,在它們之外沒有一個“我”,它們本身也不是我,根本無我。莫說念頭是生滅的,莫說覺知是不生不滅的,莫以為念頭非我,莫認為覺知是我,於這些存在中間一一出離。讓客觀無我的事物永遠客觀下去,別被那自以為是的妄識所奪!



2014年3月24日

舞吧 。 獨自一人

心靈園丁著

時間:2014/3/23(日) PM2點

朋友來家聚會,跟別人不一樣的是,這群朋友不是來吃吃喝喝、閒話家常。這群朋友是來這裡『獨處』的。

人鮮少好好的與自己獨處。而來到家中,一開始便是隨著音樂跳舞、舞動自己的身體。透過動作來沈澱自己的內心、傾聽自己的內心。在舞動中,人漸漸靜了,在身體的『動』中,人的心開始學會安『靜』。動與靜似乎是矛盾又極端的存在,『陪伴』與『獨處』似乎是無法並存的矛盾,但矛盾的,只是人的心,生命的奧祕始終是合一不二的。在舞動身體過程中,頭腦漸漸平息,當分別心不在,『靜』便出現了。『靜』始終存在,只是人的注意力,一直只放在『不平靜』的念頭與情緒上,所以從沒真正體會過『靜』。

深沈的呼吸緊接著上場,各自躺下來放鬆自己,透過比平常更加深沉的呼吸,每個人連結了自己的內心,沿著這條連結,每個人穩穩的扎根於內在廣大的神性裡。在彼此相互共振的氛圍中,各種不被覺察的思緒,此時一擁而上、各種不被接納的情緒,此時一擁而上。

你哪裡都去不了,除了勇敢的直接面對它。而『勇敢的面對』正是各種療癒的基礎。人喜歡借助各種技巧、咒語、身心靈療法、按摩、花精等等的方式,來釋放被我們壓抑的各種思緒與情緒,『勇敢的看著它』始終是核心精神之一。

呼吸中,雖然有朋友在你身邊,但整個過程,你依然是一人獨自享受著各種肉體與精神上的反應。人們習慣依賴,依賴宗教、依賴上師、依賴咒語與各種方便法,但在此時,除了冷暖自知外,沒有人可以跟你有著相同的感受,也不會有人可以分擔你的感受。最終,你終須看清,該為你人生負責任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人了。

不論靜心的結果為何,終是往內走了一步,拋下世間的一切是非愛恨,全心全意的跳下內心的深層懸崖。有時你會感動、有時你會悲從中來、有時的極樂平安、有時的狂暴不已,這一切的一切,無需逃避、留戀與追求,儘是虛幻夢一場,持續往內走便是。

睜開了雙眼,內心的激動澎湃尚未止息,耳邊傳來寧靜的音樂與唱頌的歌聲,在眾人靜默中,彼此陪伴著彼此,沉浸在共同交織的一段奇異之旅。

生命之舞持續的跳著,感謝朋友所陪伴的一段旅程。乘緣而來,隨緣而散,等待緣聚的下一次相會,再續生命婆娑美妙之音律。



2014年3月19日

浮躁社會的正能量:我比你容易些 (網路文章)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威廉˙詹姆斯,為了了解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流浪漢的生存情況,將自己裝扮成一個瘸腿流浪漢,混跡於邁阿密一群流浪漢 中。

看著身有殘疾、衣著破舊、滿臉污垢的詹姆斯,這群流浪漢眼睛裡頓時流露出一種關切的目光;一個流浪漢走了過來,他遞 給詹姆斯一根樹棍,對他說道: 「兄弟,拄著它,方便些。」詹 姆斯接過樹棍,用手一遍遍地摩 挲著這根光滑、發亮的樹棍,臉 上露出感激的神色。抬眼望去, 忽然,心中好像被什麼東西重重 地擊打了一下;他發現,剛才那 個遞給他這根樹棍的流浪漢走路 的背影一瘸一瘸的,卻在努力地 直立著,好像有一股力量,在他 身上燃燒。

拄著這根樹棍,詹姆斯似乎感受到了從這根樹棍上傳遞出來的一種力量;很快,他就取得了那些流浪漢的信任。他們帶著詹 姆斯在各超市、居民區的垃圾箱 裡,撿拾被人丟棄的食物和廢 品。他們還告訴詹姆斯哪個地方 廢品多、什麼廢品值錢、什麼時 間去撿等等經驗之談。

看到詹姆斯瘸著 腿翻撿廢品很吃力,一個年輕的 黑人流浪漢走了過來,他拍了拍 詹姆斯的肩膀,將手中的一大袋 廢品遞了過來,對他說道:「兄 弟,你到旁邊歇息一會兒,這些 廢品你拿著吧!」詹姆斯聽了一 愣,疑惑地說道:「這怎麼行? 這些也是你好不容易撿到的 啊!」

那個流浪漢聽了,咧開嘴,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說了句:「我比你容易些!」說罷,轉身走開了。詹姆斯拎著那一袋廢 品,回味著剛才那流浪漢說的那 句話,心中溢滿了溫暖和感動。

中午吃飯時,一個佝僂著背的流浪漢走到詹姆斯身邊,他遞給詹姆斯兩塊麵包,對詹姆斯說道:「吃吧,兄弟!」詹姆斯聽 了,疑惑地問道:「你給我吃 了,那你吃什麼呢?」
那流浪漢咧嘴一笑,道:「我比你容易些!」說罷,就向旁邊走去了。詹姆斯手裡拿著那兩塊麵包,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淚 水又一次模糊了他的雙眼。

晚上,詹姆斯與這群流浪漢蜷縮在一個橋洞裡。看到詹姆斯睡在橋洞的外沿,一個滿頭銀髮的老漢走了過來,他對詹姆斯說 道:「兄弟,你睡到我那邊去, 那邊舒適些。」詹姆斯聽了,疑 惑地問道:「我睡到你那邊去, 那你睡到哪裡去?」那個流浪漢 聽了,咧嘴一笑,道:「我比你 容易些!」
又是「我比你容易些!」詹姆斯想,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流浪漢,雖然生活十分困頓;但是,他們看到別人的難處,總 會及時地伸出手援助一把,因為 他們總能看到自己比別人強悍的 一面。

詹姆斯與這群流浪漢生活了半年多,這半年多來,他與這些流浪漢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那個總愛說笑的黑人流浪 漢阿里,一隻手有殘疾,但是他 卻總愛幫助那些兩隻手都有殘疾 的人。面對感激,他總愛說的一 句話就是:「我比你容易些」。 那個耳朵聽力很弱的流浪漢鮑 比,每次撿拾到好的東西,總是 愛分一點給那位有眼疾的流浪 漢;面對感激,鮑比總愛說的一 句話就是:「我比你容易些」。 那個身體瘦弱的流浪漢凱特,總 是愛幫助那位身體肥胖臃腫的流 浪漢;面對感激,鮑比總愛說的 一句話就是:「我比你容易些」……

這群流浪漢,雖然來自不同地方,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在這個集體裡,他們總愛互相幫助、互相安慰、互相鼓勵; 那句「我比你容易些」成為這些 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這句話, 彷彿像一塊磁鐵,將大家緊緊地 團結了起來。風雨中,他們臉 上,始終有一種從容、淡定的神 色,這種神色,給人一種力量和 勇氣,能抵禦塵世間一切風雨和 險阻。
詹姆斯終於結束了這段流浪生活,他戀戀不捨地悄悄地離開了這群流浪漢;他的眼睛裡噙滿了淚水,他知道自己深深地愛上 了這群流浪漢,他覺得他們是那 麼地可愛、可親,在他們身上, 閃爍著一顆金子般的愛心,這種 愛心,使他們變得格外強大和無 畏。

隨後,詹姆斯在美國「紐約時報」撰文,文章的題目是:「我比你容易些」。詹姆斯在文章中寫道:「我比你容易些」是流 傳在這些流浪漢中最溫暖的語 言,雖然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 層,但他們總能看到自己比別人 優勢的一面,他們用自己微弱的 優勢,在努力地幫助需要幫助的 人;正是有了這樣的幫助,才給 了別人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 氣。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流傳在這群流浪漢中的「我比你容易些」,恰似一縷和諧的春風,在人們心裡激起層層漣漪和氤氳, 成為化不開的溫暖和甜蜜。



2014年3月13日

奧修說故事「慶祝一切」


一個蘇菲的神秘家非常窮困,饑餓,被人拒絕,旅途疲勞。他在一天晚上,他到了一個村莊,那個村莊不歡迎他,那個村莊屬於那些正統的人們,當那些正統的回教徒在那兒的時候,要說服他們是很困難的,他們甚至連鎮上的可以庇護他的一小點地方都不給他。

       那晚很冷,他又餓又累,穿得又單薄,一直在那裏顫抖。他坐在鎮外的一棵樹下,他的門徒也坐在那兒,非常悲傷、沮喪,甚至憤怒。

       然後他開始祈禱,他對神說:「你真是太神奇了!你總是給予我,無論我需要什麼。」這看起來有點太過份了。

       一個門徒說:「等一下,現在你做得太過份了,特別在今天晚上,這些話是假的、我們挨餓,疲勞,沒有衣穿,一個冰冷的夜晚正在降臨,許多野獸在我們周圍,我們被這裏的人拒絕,我們沒有避難所,為什麼你還要感激神?當你說『你總是給予我,無論我需要什麼』,你這是什麼意思?」

       那個神秘家說:「是的,我要再重複一遍;無論我需要什麼,神總是給予我。今晚我需要貧困,今晚我需要被人拒絕,今晚我需要饑餓、危險,否則他為什麼要給我這些呢?這一定是需要的,這是需要的,而我必須感激,他如此美妙地顧及我的需要,他真是奇妙至極!」這是與境遇無關的一個態度:境遇是毫無關係的。

       慶祝吧。無論什麼情況,如果你是悲傷的,那麼你就去慶祝,因為你是悲傷的,試試看,給它一種嘗試,你將會感到驚奇——它會發生,你是悲傷的嗎?開始舞蹈,因為悲傷是如此之美,是一朵如此寧靜的存在之花!舞蹈,享受,接著你將會突然感到那悲傷正在消失,一種距離被創造出來,漸漸地,你將會忘掉悲傷,你將繼續慶祝,你已經改變那個能量。

       這就是鍊金術:使那種賤金屬轉變成高貴的金子、悲傷、憤怒、嫉妒——鐵能轉變成金子,因為它們是由與金子一樣的基本元素構成的。在金子與鐵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它們有同樣的成份,同樣的電子。你是否曾經想到過一塊煤與世界上最高貴的鑽石也是一樣的呢?它們沒有任何區別,事實上,煤在數百萬年的地層壓力下變成了一塊鑽石,正是壓力的不同,使它們成為煤或鑽石,但它們兩者都是碳,都由同樣的元素組成。較低賤的可以變成較高貴的,低踐本身並沒缺少什麼東西,只是需要重新安排。重新組合,這就是鍊金術的全部含義。

       你悲傷嗎?開始唱歌、祈禱、跳舞,無論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不久,那平凡的鐵就會變成高貴的金子了。一旦你知道這把鑰匙,你的生命將不再一樣,你能打開任何一道門。

       這是一把萬能鑰匙:「慶祝一切。」

摘自: 生命、愛與歡笑 




2014年3月11日

輕輕三個字,勝抵十萬法

圓覺道場 by 一念行者

妄想是因,執著是緣,二者和合而生痛苦。若無妄想,根本不可能生起痛苦;有了妄想,沒有執著,痛苦也無法成形。所以妄想執著必須同時具備,痛苦才能產生。

同樣地,要想斷除痛苦:一、防止妄想生起,二、妄想生起了,防止執著產生。從某方面說,沒有執著的妄想不叫妄想;沒有妄想的執著也不成為執著。換句話說,沒有痛苦的妄想,問題不大;不生痛苦的執著,也沒關係。

因此,作為解脫自在,我們要謹防妄想和執著同時存在。防護妄想生起是關鍵,防止執著產生是重點。十方求解脫者,于萬種心法中,對妄想和執著這兩個法留心意做功夫。能解決此二事者,決定心解脫,人生無苦矣。

從前有一禪師,人們經常問他如何不痛苦,他總是輕輕的說,別妄想。輕輕三個字,勝抵十萬法,我深深地懂他。假如也有人問我類似的問題,我可能會說,別執著。不管人們生不生起妄想,若能不執著,又有什麼問題呢?

至於如何不生起妄想,如何不去執著,具體的方法是什麼,這太多了。經教中,安那般那、四念處、八正道、觀無常、覓我是誰、參禪、念佛、觀想本尊,等等,都是具體的方法。我們從來不缺具體的方法,缺的是認真的無疑的老實的持恒的做!

妄想是痛苦之門,執著是煩惱之力。千修萬修,只為無妄想執著去。修行人若能解決這兩大問題,自然無事了。君不見,佛曾說:若無妄想執著,一切眾生清淨智、根本智、無師智,自然現前。具備此智,誰不解脫?


別妄想,別生起和現實存在相反的念頭;別執著,生起了那樣的念頭,別太信以為真,別被它拉走,別停不下來。能夠做到這兩點,基本叫無妄想、無執著了。莫妄想莫執著,修行中經常提醒自己,甚為有益。輕輕三個字,勝抵十萬法!

2014年3月4日

不問活佛問石佛

圓覺道場 by 一念行者

有困惑,人們習慣向外尋求答案,尤其喜歡詢問世間智者或高僧大德,認為他們能夠給我們智慧或答案。實際上,真正能解決一個人內心困惑的智慧或答案,是我們自己內心生起的。來自外在的智慧或答案,即使再微妙正確,也不怎麼給力,除非你認同了那智慧或答案;而你認同的那智慧或答案,早已存在你內心,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而已。

困惑生起,你能夠穿越層層故事的密雲,聽到自己內心那真正有用的聲音嗎?能夠聽見自己,這非常重要。仔細地聆聽自己,不但能讓你聽到改變自己的智慧,還能讓你靜下來。遇疑就去問別人是一個很深的習性,當遇到困惑,你能就此打住,而返諸向內嗎?首先安靜自己,然後輕輕聆聽。如果答案不出現,一日、兩日、三日,你能有耐心等待它個十天八天、三月五月、甚至更長時間嗎?遇疑急於知道答案,也是一個習性,注意識別它,並不被它所俘獲

對那些非常習慣向他人詢問答案的人,在我來看,遇事經常去廟裏詢問木佛、石佛、泥佛、銅佛、金佛,似乎更好。那些不會開口說話的木石銅佛,會給你更多更真。當你冷靜下來,面對永不開口說話的它們,你只能聽到來自自己內在的聲音。在那時,正是內觀或觀照的好時節。真正對你有用或能解決你困惑的答案,會在那些內觀中出現。問一個活著能說會道的活人,有時不如問一些不會說道的木石銅佛更好。

一個清理自己故事不夠徹底的智者,有可能,他會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你,把自己的認為罩成你的世界,把你推進應該的死胡同;封閉你看問題的更廣視角和自己智慧的迸出,把你帶入一連串的故事裏幾經沉浮,使你的心在虛妄世界裏生生死死。如果那樣,問一些智者,怎如去問一些不會說話的木石銅鐵佛更乾淨利索好呢?你一遍遍地問那些木石佛像,它們不說話,最後你只能聽到自己的回答。木石之佛的堅定沉默,不得不迫使你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獲得那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答案——本源自性佛的聲音。

一些時候,對某些人來說,人類以外的事物,比人類更能幫助到我們,或對我們有更大的幫助。廟或山野裏的木佛、石佛、銅佛、金佛等這些無情物,雖不能直接幫你,但它們能啟動那真佛——“你自己來幫助你。對我而言,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萬物,都是那木佛、石佛、銅佛的化身。只要用心,向它們發問,藉它們靜心,都能對你有所裨益。拜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拜廟裏一尊數十米高的金佛相同,如果你跳過你的故事,具備靜心和內觀的品質的話。

行走在山河大地之間:原野上的花朵,河灘上的樹,山裏的石頭……如果用心,藉借對它們的尊敬、安靜和如實看待,你將能收穫到對你最真正有用的智慧。好像那些事物都是反光鏡,都在反回你的心智,都在照見心的影子,都在幫你解決你的困惑。林間鳥兒的叫聲,你真聽見了嗎?樹枝上的花,草塵上的露,石頭的形體,你真看見了嗎?若能真見,你的人生將無憂。以看待它們的方式看人——看你朋友、你同事、你父母、你小孩、你伴侶、你自己等,你將從那些人際糾纏中解脫。

客觀地觀察你自己,觀察你的心,能夠消彌內心湧起的虛妄影和響。在觀察自己的心,消除痛苦的目的上,客觀二字很重要;以客觀的態度,觀察那心和念頭,虛幻的故事、不真的情識,將如日出霧除,不為而退,不退無害。在純客觀的世界,痛苦無從生起;即使生起,又立馬化為無痛苦的客觀存在。能堅定的活在這種純客觀的世界,將是極樂世界,彌陀的世界。以不帶一絲故事的心走過世間,經過萬物,是一位佛的旅程。來做這樣的人,這樣的佛。


人生的災難,都是由你的故事造成的。沒有你的故事,一切災難將不存在。沒有人,災難憑什麼立為災難呢?沒有概念之心和心之概念,災難憑什麼成為災難?注意觀察我們心裏泛起的故事,識出它們的虛假,從中解脫。不拜真佛拜木佛,不問活佛問石佛;只因木石更客觀,沉默不語聽吾說。我心即是真佛心,我心即是真正佛。若有疑惑來相問,不問此心問何心?不聽此佛聽何佛?誰說都是自心說,只是凡夫勘不破。凡人若能知此事,當下無作是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