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無門之門 - 我是誰

心靈園丁著

2015年步入尾聲,從2014年底的因車禍離職到今年第三季的氣胸開刀,心境上的轉變可謂高度震盪起伏。只是在一連串的事件安排下,似乎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歲末終了,僅以此文獻給走過生命幽谷的自己。


  • 東西方的門是相通的
據說希臘神廟入口處,刻著幾句文字,中文意思是:「認識自己」。巧合的是,東方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開頭第一句話,便是:「觀自在」。我沒有深入心經,也沒有聽過別人如何解讀心經。我只是以自己的生命經歷,認為若要總結心經內容,應該就是這三個字:「觀自在」。而古往今來許多大師不約而同的提到,修行中最直接、最有力量的方法之一,就是問:「我是誰」。不論東方或西方都認為,在通往神的道路上有一道門,那是一道「無門之門」,那是通往神聖國境的入口。而這一道入口卻是在眾生遍尋不著的地方:「我自己」。


  • 一本通往神的導覽圖
對我來說,心經是作者在走完全程後,留給世人的一本旅遊導覽。裡頭記錄著作者這一路上的歷程、衝破難關後的新天地,以及過程中他所採用的對策,這是一本真人真事的生命傳記,一本紀錄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踏上自我探尋的歷險記。

  • 導覽圖的風景
「觀自在」- 認識自己,是通往新世界的入口。不斷苦心探尋自己、認識自己的具體過程,便稱之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而認識自己所採取的方法,便是「照見五蘊」,透過時時觀照眼、耳、鼻、舌、身,來愈加深入自己。最終,作者發現五蘊的真相 - 「空」。走到了這一步,作者已「心無罣礙、無有恐怖」。自然而然的,作者會由內而外的「遠離顛倒夢想」,而達到「究竟涅槃」的存在狀態。

  • 動手寫專屬自己的心經
對我來說,心經是一本內在旅遊傳記,紀錄作者的親身經驗。只是,作者應該沒有想過,後人把這樣實踐性強烈的傳記,當成咒語般的每日復誦。縱使作者在入口處寫下:「觀自在」的通關密語,眾人依然坐在案頭死啃著這本傳記,試圖從書中「找到自己」。當我合上此經我了解到,此經的旅途始點不在心經本身,而是在經外,心經只是那「指向月亮之手」。

這旅程是否真如作者所敘述的,你必須自己親身去驗證。作者眼中所見的新世界,不代表就是我眼中的新世界。五蘊是否皆空、世界是否無意義?作者的答案不見然也會是我的答案、作者的體驗也不必然會與我的體驗相同,因此,我闔上了心經。


出發吧,沿路上的風浪或許很大,但,你依然必須親手寫下專屬於你自己的心經,進入專屬於你自己的希臘神廟入口,那通往未知旅程的入口,通過那無門之門 - 名為:「認識自己」。



2015年12月3日

公司,類人格的虛擬智慧存在體

心靈園丁著



一間公司要生存,需要一些功能被執行。訂單,帶來活下去的養分,生產,用來將這些養分轉換成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其餘像是採購、財會、管理,總是讓這一綜合體可以更加順暢的運作。

你所擔任的職位,不管是哪一個,都是在維持該職務的運作。縱使你的能力不好,無法讓該功能發揮的很好,這一個有機體總是可以運用其他資源來彌補。它會具有自動學習調整的功能,去調整它自己的其他部分資源來因應現況與缺陷,它總是能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運作下去的一套模式。如果職位換了人,那麼,它也會隨之改變來因應這個新人所帶來的新做法。別以為你很重要,別以為沒有你不行,你輕忽了有機體應變環境的快速反應和調整的能力了。

沒有什麼作法是最好的、沒有什麼是一定要做的、或一定不能違反的。因為,各種危險,有機體總有更多潛能,透過改變它自己來適應新環境。

因此,每一個有機體都不同,因為組成它的成員不同,有機體為了因應這些成員所發展出來的生存模式也跟著不同。

每一個人的命運不同,因為組成人一生的各種能力與思維也不同,為了因應這些不同的思維而發展出來的機緣也跟著不同。

  • 典型的故事結構
場景、故事人物、劇情、演員,這些非常典型的故事性結構,就活生生在「公司」上演。公司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存在體,然後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進入這一個存在體的某些器官,去執行特定的功能,以維持整個虛擬有機智慧體的存在不滅,show time!

  • 躲不掉的宿命嗎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演出,那麼他該如何生存?所以,你不是在這間公司,就是在那間公司。不是擔任這個職位,就是擔任那個職位。總之,你逃不了一個一個等你入甕的情境扮演。只是,工作,生活的另一種型態 ,是否可以幫助自己多一些看待現況的視野呢!

  • 拼命,只為了維持存在
高階主管耗費自己的一切,是為了使這一個虛擬有機體繼續存在下去,因為,它已經成了維持自身存在的主要來源,沒有了這一間公司,你不見得還有下一間公司供你棲身。

  • 押注自己人生的賭注
每位高階主管,每一個人都押注很大比重的人生資源,期盼這一個虛擬有機體可以永續經營,可以滿足他們的種種生理與心理需求。隨時隨地的殫精竭慮,投入其中。你說它是虛幻的?不,他們可不這麼想。


  • 造血肉,粉墨登場
為了延續虛擬公司的存在,你必須為他申請身分證、為它做各種合法化的文件、為他申請各種執照、為它申請各種標章認證來拉抬身價。造血肉、補筋骨,只為讓它粉墨登場,穩穩站在台上。

  • 認清自己所處位置
以演員身份進入角色裡去執行某些功能。認清這一狀況可以幫助自己以「觀察者」角度看這一切及看自己。這可以幫助自己看見自己的慣性、自己的執著。

  • 調整自己以因應環境
如果說公司這一虛擬的智慧有機存在體,會因應某一組織成員的異動,而自動調配其他資源來配合,那麼,這樣的情形若縮小到個人層面來套用的話,那麼「自己」是否可以改變某些思維、改變某些作法、放下某些堅持,來「配合」其他部分呢?自己平常的痛苦,有多少都是因為自己看不破這一點呢?

  • 獲得,是為了放下更多
以往,獲得就是增加,我們容易沾沾自喜於自己的獲得與領悟。如今,獲得卻導致更多的放下。更多的放下讓心更寬了,可以「允許」的事物更多了,自由也更多了,生命河流的流道更寬廣了。因為「允許」,讓生命更輕鬆了。能「允許」的「外在」事物越多,能「放下」的「內在」制約就越多。因為允許,讓自己越來越小,越來越不重要,越來越輕,輕到可以自由的乘風飛翔,隨遇而安。

  • 你龜毛的點,真的是主管在意的嗎?
換個說法會更好理解:「換個位置,請換顆腦袋」。也許,這一點是讓多數上班族不快樂的癥結點我們會因為所處職位的不同,對於事情輕重緩急及重要性的認知就會不一樣。更要命的是,我們在某些地方堅持不退讓的點或作法,不代表主管或公司也會這麼堅持。更慘的是,你堅持的點,上頭根本不在意它,你「自以為」這樣做會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率,但主管根本不在乎這裡,他在乎的是另一些部分,他對你在這些作業上的改革與堅持,完全無法理解,也絲毫沒有任何興趣。我們經常這樣,結果就是累了自己,也苦了跟你一同做事的同事。

  • 團體,就是需要溝通的
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容易被執行的議題,但偏偏它是每一份「關係」中(含工作、愛情、家庭甚至與自己),佔有重要性地位的一項議題。

  • 結束,絕對是一個必然的可能
死亡,絕對是人類最肯定的一種結局。而結束,絕對的關係最肯定的一種結局。我們的許多努力都是為了避免這一個可能性,由其當你一無所有、當你年紀越大,這種危機感越是敏感。

  • 處於世界,但不屬於世界

你改變,會影響有機體的其他部分。反過來,其他部分的隨意改變,也影響到同屬一個有機體的你。我們深受其他人的影響很深,除非不再屬於這有機體,否則你將永無止息。我想起這句話:身在世界中,但又不屬於這世界。

這是一篇沒有結尾的心得,無窮無盡的迴圈,永不止息的思緒。只是,每一次的自我檢視,更讓自己更看透自己,來吧,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