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惑,人們習慣向外尋求答案,尤其喜歡詢問世間智者或高僧大德,認為他們能夠給我們智慧或答案。實際上,真正能解決一個人內心困惑的智慧或答案,是我們自己內心生起的。來自外在的智慧或答案,即使再微妙正確,也不怎麼給力,除非你認同了那智慧或答案;而你認同的那智慧或答案,早已存在你內心,只是你沒有注意到而已。
困惑生起,你能夠穿越層層故事的密雲,聽到自己內心那真正有用的聲音嗎?能夠聽見自己,這非常重要。仔細地聆聽自己,不但能讓你聽到改變自己的智慧,還能讓你靜下來。遇疑就去問別人是一個很深的習性,當遇到困惑,你能就此打住,而返諸向內嗎?首先安靜自己,然後輕輕聆聽。如果答案不出現,一日、兩日、三日,你能有耐心等待它個十天八天、三月五月、甚至更長時間嗎?遇疑急於知道答案,也是一個習性,注意識別它,並不被它所俘獲。
對那些非常習慣向他人詢問答案的人,在我來看,遇事經常去廟裏詢問木佛、石佛、泥佛、銅佛、金佛,似乎更好。那些不會開口說話的木石銅佛,會給你更多更真。當你冷靜下來,面對永不開口說話的它們,你只能聽到來自自己內在的聲音。在那時,正是內觀或觀照的好時節。真正對你有用或能解決你困惑的答案,會在那些內觀中出現。問一個活著能說會道的活人,有時不如問一些不會說道的木石銅佛更好。
一個清理自己故事不夠徹底的“智者”,有可能,他會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你,把自己的“認為”罩成你的世界,把你推進“應該”的死胡同;封閉你看問題的更廣視角和自己智慧的迸出,把你帶入一連串的故事裏幾經沉浮,使你的心在虛妄世界裏生生死死。如果那樣,問一些智者,怎如去問一些不會說話的木石銅鐵佛更乾淨利索好呢?你一遍遍地問那些木石佛像,它們不說話,最後你只能聽到自己的“回答”。木石之佛的堅定沉默,不得不迫使你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獲得那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答案——本源自性佛的聲音。
一些時候,對某些人來說,人類以外的事物,比人類更能幫助到我們,或對我們有更大的幫助。廟或山野裏的木佛、石佛、銅佛、金佛等這些無情物,雖不能直接幫你,但它們能“啟動”那真佛——“你自己”來幫助你。對我而言,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萬物,都是那木佛、石佛、銅佛的化身。只要用心,向它們發問,藉它們靜心,都能對你有所裨益。拜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拜廟裏一尊數十米 高的金佛相同,如果你跳過你的故事,具備靜心和內觀的品質的話。
行走在山河大地之間:原野上的花朵,河灘上的樹,山裏的石頭……如果用心,藉借對它們的尊敬、安靜和如實看待,你將能收穫到對你最真正有用的智慧。好像那些事物都是反光鏡,都在反回你的心智,都在照見心的影子,都在幫你解決你的困惑。林間鳥兒的叫聲,你真聽見了嗎?樹枝上的花,草塵上的露,石頭的形體,你真看見了嗎?若能真見,你的人生將無憂。以看待它們的方式看人——看你朋友、你同事、你父母、你小孩、你伴侶、你自己等,你將從那些人際糾纏中解脫。
客觀地觀察你自己,觀察你的心,能夠消彌內心湧起的虛妄影和響。在觀察自己的心,消除痛苦的目的上,“客觀”二字很重要;以客觀的態度,觀察那心和念頭,虛幻的故事、不真的情識,將如日出霧除,不為而退,不退無害。在純客觀的世界,痛苦無從生起;即使生起,又立馬化為無痛苦的客觀存在。能堅定的活在這種純客觀的世界,將是極樂世界,彌陀的世界。以不帶一絲故事的心走過世間,經過萬物,是一位佛的旅程。來做這樣的人,這樣的佛。
人生的災難,都是由你的故事造成的。沒有你的故事,一切災難將不存在。沒有人,災難憑什麼立為災難呢?沒有概念之心和心之概念,災難憑什麼成為災難?注意觀察我們心裏泛起的故事,識出它們的虛假,從中解脫。不拜真佛拜木佛,不問活佛問石佛;只因木石更客觀,沉默不語聽吾說。我心即是真佛心,我心即是真正佛。若有疑惑來相問,不問此心問何心?不聽此佛聽何佛?誰說都是自心說,只是凡夫勘不破。凡人若能知此事,當下無作是佛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