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坐在自己的座墊上,點上薰香一捲,輕柔的鋼琴聲,將人帶入一種放鬆出神的狀態。腦海中是一幅參觀工廠的景象,從大門進入,經過原物料倉、生產區、包裝區等,最後離開大門回家去。
什麼鬼?就這樣?腦袋浮出「走動式管理」的字樣。嗯,我的確是在走動,就像很多主管一樣,每天上班就是到現場走一走。咦?除了看到廠房、機器、原物料、員工這些顯而易見的之外,繞這一圈能「看到」什麼?
- 一個「流動」的脈絡
在這些物件活動的背景之中,似乎有某股力量,讓它們在其中依循著。他們看似獨立、不相干的各種作業,其實是在依循某個「脈絡」。這些機器、員工、原物料、文件,並非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固體」,它們其實是在「流動」,依循某種軌道在流動。
- 存量、流量與流向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物件的作業,不論是員工的工作、機器的生產、部門的待辦事項,它們都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存量、流出(入)量、流向。也可以說是工作量(製令單)、投入與產出量、下個製程或單位。
這重要嗎?是阿當然,而且我發現,以我曾經所待過的公司,他們最重視「產出量」。這有問題嗎?當然有問題,你的產出量,是下單位的投入量。當你的產出量大於我能消化的量,我的待辦事項就會越積越多,試想一下,當你的工作量大到你無法負荷時,你會怎樣?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水流入水庫的速度大於他能洩洪的速度,你認為會怎樣?或如果水長時間停在水庫,沒有流出,你認為水庫又會怎樣?會淤積對吧。如果你的庫存淤積,就表示你的週轉率低,對吧!
我們看事情的慣性,只會看自己的單位,對於我們與別單位的互動模式,並沒有太過留意。因此,當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你或許需要先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讓你選。
- 「瓶頸」的形成
當存在多個水庫,而水庫之間是相互流通的,那就會存在有些水庫存量大、有些小,這就表示「瓶頸」會在其中出現。瓶頸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記得在「魚菜共生之管理歪論」中,曾有論述過。
小結
事實上,以上所說的,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會是「流程」。是的,我們總是存在某個流程之中,但我們的注意力是放在裡頭人事物的是非對錯。連學校也是一年級、二年級的方式,將學生加工,然後出口給社會這個製程。
這將會是好幾篇的系列文,起因於自己最近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工作了這麼多年,我到底知道了些什麼」?而為了回答自己這個問題,這系列文章便被整理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