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工作主要面試Q & A:
如果公司設定會計人員的主要貢獻,來自於切轉傳票,那麼,我的確在短時間無法達成公司的期望。但如果公司期望會計人員可以有更大的貢獻,那麼我絕對比大部分的會計人員更有優勢。因為會計人員對於業務及生產線的了解,都是出於一些業務上的往來及閒聊,跟我直接在業務及生產線上的直接實際作業,在對現況的了解上,有著不小的差距。而財報解讀最大的部分,正是要了解生產線與銷售端出了什麼問題。因此,同時具備業務、生產、財會實際作業經驗的人,會比只有財會經驗的人,更有機會指出「真正問題」所在。
依照經理這麼說,表示貴公司的財會人員一定經常查閱會計準則。但依據我以往的經驗,財會人員有在兩年內查閱過會計準則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認為我跟他們的差別,是他們一直都在做會計的工作,而我沒有。跟有沒有接觸會計準則應該沒有絕對性的關係。
既然是新的會計原則,那麼就表示接觸的人沒有那麼多。而接觸過跟了解、熟悉甚至主導又是有程度上的差異,我相信越往上人數越少。我甚至認為大部分的會計人員,對於這個議題的了解程度,應該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了解。
此外,既然是影響重大的新會計原則,表示牽連的範圍應該很大,需要各部門配合的事情應該不少,那麼,決定導入新原則是否成功的因素,就不會只是會計單位可以決定!更不用說這個過程很多時候都是要依賴會計師的指導,而不是公司內部的會計人員。既然這件事情需要跨部門的協調與溝通這麼重要,那麼同時具有這些單位工作經驗,就應該更可以勝任!
稽核工作面試主要Q & A:
稽核的九大循環,大部分都是橫跨好幾個單位,而一般來說,稽核人員都是財會相關背景出身,他們以會計人員的角度去審查各單位的作業制度是否完善。但,一個會計人員,並沒有實際待過其他部門,它如何能評斷該單位制度是否完善?所以,他只能憑藉行之有年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如果這一套內控制度已經完善了,那麼公司期待稽核人員可以建立更適合現狀的制度就矛盾了。所以,公司一定認為現在的制度有問題。那麼現在的稽核人員拿著有問題的內控制度,去要求相關單位比照辦理的作法,不是更加畸形!可惜這就是目前大部分公司稽核的現況。
要提出更貼近現況的內控制度,首先應該對各單位現況的作業很了解。但現行的稽核人員最了解的,其實是作業上所需要的表單及流程是否按照規定。那相關單位真正的需求呢?顯然他們不會碰觸到這一塊,而我雖然過去這幾年不是從事稽核工作,但卻是在業務部門及生產線部門實際作業,因此,對於這些單位真正的痛苦點會較現行的稽核人員,感受更深也更清楚。
如果經理真正擔心的是我是否可以藉由稽核找出公司的問題,那麼,豐富的稽核經驗的確是一個條件。但真正對制度感受最深的,決不會是稽核,而是該單位的實際作業人員。而一般的稽核,主要是在制度表單或流程上找問題,但真正困擾相關單位的,很少是那些表單上所呈現的。偏偏真正影響單位運作效率的,正是那些表單之外的事項,而那正是一般稽核人員最少接觸的。
打成績吧
這幾個月來,眾多公司的履歷投遞與面試,除了一家大陸稽核、一家越南稽核、一家大陸生管主管之外,其餘幾乎全軍覆沒。顯然,這樣的實績證明一定有問題存在。
推論問題
一、層次太低
104的履歷,首先需要經過人事單位的篩選,而目前大部分的人事,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人力資源相關訓練,說白一點,就是其專業水平並不夠格當作篩選企業人才的第一線窗口。而我的確脫離財會與稽核領域太多年了,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在人事這一關被過濾掉。
再者,有幸進入面試階段,經常遇到的對象是財會主管,包含面試職務是稽核時也一樣。就我自己以往當財會小主管的經驗,他們在乎的,是你會不會切傳票、算成本、編報表、順便做做裝模作樣的財務分析、規劃稽核作業流程、獨立處理上傳方面的事宜、執行九大循環等等。這些事情更適合一直走在財會領域及稽核領域的人去做,而非一個會計界的叛徒。因此,我財會及稽核方面的資歷缺點,馬上無所遁形,然後成為這些面試官的挑剔焦點。
事情進行至此,大概差不多玩完了。
二、期待落差
這是第一點的擴大延伸。單位主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滿足「日常作業」的需要,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期待這一職位的人可以解決公司的問題。但我嚴重懷疑說這些話的財務主管,是否知道公司真正問題是出在那裏?如果連他們都支支嗚嗚、盡說些連普通會計人員都可以在財報上看出來的表面現象,如存貨過高、出貨不準確、營業費用過高、採購不準確、成本需要降低等等,這種膚淺到我8年前就可以說出來的「問題」的話,我還能期待什麼?
但可惜的是,我所遇到面試官的視野,幾乎都停留在以「單位主管」的立場在看待事情。如果大家都同意公司所發生的問題幾乎都是跨部門,那麼只會站在財會部門立場來看待問題、談論問題,那麼你期望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無怪乎大部分的會議都令人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三、面試官的能力與企業主的需求落差
現行很多公司急需跨領域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縱使現有的部門主管也鮮少具備這樣的資歷與視野。這一點結論由我這麼多的實際面試中,每一位面試官的談論過程,顯露無遺。如果企業的面試主要由這些主管來執行,而這些人本身只具備「某個別部門」的見解時,那麼顯然,要這些主管選出超出他們視野範圍的跨領域人才是有困難的。這其中還未討論到這樣的組合,所涉及未來領導統御上的挑戰與肚量問題。
如果這樣的論點成立,那麼是否可以解釋,現行企業主找不到跨領域人才,其實不是因為沒有這樣的人才,而是企業自身負責挑選這種人才的主管或窗口,自己就不具備可以篩選出這種人才的能力!那麼那些在媒體上抱怨找不到優秀人才的企業主,就是一個只會檢討別人,不會檢討自己的鴕鳥心態,最典型的例子!好吧,算我想太多了!
提出因應對策
蒐集資料、分析資料、找出背後基本假設、提出對策、事後驗證。我想一個論證過程大致上應該會有這些步驟,當然我不是科學家,只是想要嘗試運用一套清晰的論證方式,來幫自己剖析現況及找出對策。
好,前面的現況敘述、問題可能癥結,當然還有小小的抱怨及批判後,我該如何誠實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一、改變履歷投遞方式
投遞履歷真的只能靠人力銀行嗎?顯然這一個假設大有問題,因此,透過獵人頭、透過高層介紹,當然還有朋友同學轉介,可以突破這一道限制。
二、重寫履歷自傳
如何將自己會計或稽核資歷上的缺點,透過重新編排,而彰顯自身具有生產、業務、會計、稽核、特助這種跨領域的資歷呢?顯然,履歷的編寫必須側重我之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面試重點的提升
若要單憑談論會計或稽核實際作業,來贏得一份工作,顯然不夠有智慧,畢竟那無疑是直接告訴面試官來痛擊我的弱點。那麼,我的優勢與面試官真正的需求之間,是否可以有一道共同的橋樑呢?而這一道橋樑的好處,必須要能讓面試官cover我會計及稽核上的資歷不足!
有的,我看到了。
在面試過程中,我必須協助他們提升看待公司問題的視野與角度,也就是我必須提出他們不曾想過的觀點。只要面試是在這種內容下進行,那麼就像凸顯我的優勢而淡化我的弱勢。但這有可能嗎?不,有可能。那一份大陸生管主管的職缺,就是與公司總經理進行長達2小時的面試,由原本應徵稽核,最後他當場為我新開出大陸生管主管的職缺的案例。雖然我事後再三強調我的意願,但那位總經理直接表示,我跨部門視野的價值,絕對可以掩蓋生管經驗上的不足。而具有那樣資歷的人,才是他們長期發展下最需要的。對,這是可能的,我聽到自己這樣鼓勵自己!
四、更多跨部門的工作機會
這一個對策,便是基於上一點所提出的。都可以在會計領域當叛將,而跑到生產、業務上去胡搞一通,那麼,是否這也彰顯我其實可以再度跑到其他鬼地方?或許,我真的不該排除這個可能性!
小結
這一陣子每隔幾天,都會寫一篇文章,如『
有效思考』、『
挖穿問題的底部』、『
友情手術』,非常跳tone。那是因為我在回憶自己生產及業務相關經驗時,我赫然發現,當時在處理那些問題的「思維過程」可能有助於幫助我的「現況」。因此,透過將各種經驗的文字化,事後可以提供自己一個思考脈絡,藉此找出各種方法來脫困。
當然,這也只是自己的假設,但如同自己『
有效思考』一文所說的,與其被困在負面情緒中,不如動手親自修改自己的觀念,而這過程不正是人生的縮版嗎!不斷地遇到困難、跌入情緒漩渦、再奮力爬起,與當下我的現況如出一轍,甚至與每一個遇到問題的人的心理過程相似。那麼,留下紀錄以供自己未來所需,是一個滿不錯的作法。我想,都花時間與精神寫出來了,就,供其他有緣人參考吧,至少,這可以先暫時證明自己是有存在價值的,而那樣會讓我的心裡好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