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紀錄文「挖穿問題底部,看看剩下什麼」中,我發現問題背後,其實是由許多「基本假設」所形塑而成。因此,解決問題時,應該先檢視其所依據的「基本假設」。
只是,基於這個論點,我們還能稱「問題」為「問題」嗎?
何謂「問題」
如何定義問題?其實我想以這張圖來表達。所謂的問題,就是目標與現況之間,尚未解決的對立與衝突。這張圖除了「問題」之外,還有「目標」與「現況」來構成。當人際互動模式越來越緊密,可以單獨存在的可能性就越低,那麼,這就表示我們越來越受到別人行為的影響程度就越大。這引申出,我的目標達成,並非全由我掌控,而是同時也受制於別人的行動。那麼,當別人的行動阻礙了我的行動時,「關係的衝突」就會日益頻繁,當然,這也表示「問題」就越多。
1、要改變什麼?(分析現況)
2、要改變成什麼?(確認目標)
3、要如何改變?(規劃執行的步驟)
我發現,幾乎大部分的人高喊必須改變的口號,但,我很少從他們口中聽到關於上述三個問題的論述。
重點是,這樣的提問,只是彰顯這個財會人員對於「真正問題」的淺薄了解!真令人臉紅的自我剖析阿!跟我剛剛得出的三個問題相比, 「公司獲利衰退,我們要訂出有競爭力的銷售策略!」的論述,真的很膚淺!因此,對於坐在辦公室而鮮少到過現場,只憑所看的數字而得出結論的會計單位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需要真正改善的地方。
將假設當成結論的案例
我記得公司對於萬種產品的安全庫存管理感到憂慮,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向老闆提議,針對銷售排名前1,000名的產品,就是最暢銷、客戶下單重複率最高的產品,應該是一個方向,而老闆也認為可行,所以決定針對這1,000種產品加大安全庫存量。但這個結論最終卻被我證實是有問題的。因為當我私下分析所有萬種商品,按月統計下單次數、數量、金額、客戶別、下單頻率等等時,它們顯示的結果與大家一直認定的結果,是有差異的,若按照管理者當初下達的指示去囤積安全庫存的話,幾個月之後,就會出現另一批呆滯庫存了。更不用說為了生產這批「未來可能」出售的產品,造成產能排擠正常訂單的後果。「不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的警語,再次敲響自己的內心!
事過境遷,當財會人員分析財報,發現公司的庫存居然這麼高時,我想,他應該會接著進行「庫齡分析」的動作,然後對呆滯部分分別提列不等比率的損失提列,並且在會議上要求其他單位想辦法去清庫存。很熟悉不是!我一直在想,財會人員對於庫存這一件事情的了解,似乎總是停留在此,多年不變,而所能提出的建議,也千篇一律。
為了準備庫存,必須預測未來客戶可能的訂單。
預測經常不準,庫存預留一大堆。
為了提高產能利用率,機器及人員不能閒置,因此,經濟生產批量必須執行。
大批量的生產,造成滿載的機器嫁動率,老闆高興的發生產績效獎金。
大批量的生產,產生大量原物料的需求,資金大量積壓。
大批量的生產,造成單位成本的下降,定價也隨之下調以爭取訂單,財會、業務皆大歡喜,績效獎金也領的開心。
單位成本下降,最後利潤就會增加,老闆開心股東也開心。
大批量生產,造成換線生產頻率下降,其他訂單開始逾期,然後工廠啟動沒天沒夜的加班,老闆加班費發的心甘情願。
銷售不如預期,財會大筆一揮,提列呆滯庫存損失。
好,我想寫到這裏已經夠了。
每當聽到財會單位或管理階層看著呆滯庫存居高不下,然後只是淡淡的說出「請相關單位降低庫存」這種結論時,我總是不敢置信!真正的「問題」是呆滯庫存嗎?它們只是結果而不是問題根源不是嗎?
把問題列出來,然後倒著自問自答,就以為答案揭曉了。其實他們所列出的問題只不過是現象,所以逆轉現象也就不是解決之策。
如何定義問題?其實我想以這張圖來表達。所謂的問題,就是目標與現況之間,尚未解決的對立與衝突。這張圖除了「問題」之外,還有「目標」與「現況」來構成。當人際互動模式越來越緊密,可以單獨存在的可能性就越低,那麼,這就表示我們越來越受到別人行為的影響程度就越大。這引申出,我的目標達成,並非全由我掌控,而是同時也受制於別人的行動。那麼,當別人的行動阻礙了我的行動時,「關係的衝突」就會日益頻繁,當然,這也表示「問題」就越多。
「問題」是一條路線
另外,這張圖也明確告知我一件事情:「我正在離開什麼,又往什麼事物前進」。這是一條必須被精心檢視的路線。重點除了過程中的問題外,更多時候是對自己的現況不清楚,對自己的目標不明確所導致。我們一生只知前進,帶著對生命的迷惘,就這麼的一路走下去。以我目前來說,正是因為不知該前往何處,但又已經離開原處,那麼,該如何衡量「前進」的方向是否正確?
「問題」是一連串改變的過程
此外,從現況前往目標的過程,事實上我認為這是一連串「改變」的過程!因此,它不能避免的會導引出三個問題:1、要改變什麼?(分析現況)
2、要改變成什麼?(確認目標)
3、要如何改變?(規劃執行的步驟)
工作實例
「公司獲利衰退,我們要訂出有競爭力的銷售策略!」我彷彿聽到老闆這麼說。更可怕的是,以前我還在財會單位時,每月的財務分析後,我也經常對業務單位這麼說著!天啊!真令人難堪的回憶!現在想想,這是哪門子的財報分析結果?因為當我在業務單位時,我根本不用等財會單位結完帳,我早就知道訂單衰退了!
我記得公司對於萬種產品的安全庫存管理感到憂慮,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向老闆提議,針對銷售排名前1,000名的產品,就是最暢銷、客戶下單重複率最高的產品,應該是一個方向,而老闆也認為可行,所以決定針對這1,000種產品加大安全庫存量。但這個結論最終卻被我證實是有問題的。因為當我私下分析所有萬種商品,按月統計下單次數、數量、金額、客戶別、下單頻率等等時,它們顯示的結果與大家一直認定的結果,是有差異的,若按照管理者當初下達的指示去囤積安全庫存的話,幾個月之後,就會出現另一批呆滯庫存了。更不用說為了生產這批「未來可能」出售的產品,造成產能排擠正常訂單的後果。「不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的警語,再次敲響自己的內心!
現況的簡易敘述
為了可以快速提供客戶所需產品,必須準備一定程度的庫存。為了準備庫存,必須預測未來客戶可能的訂單。
預測經常不準,庫存預留一大堆。
為了提高產能利用率,機器及人員不能閒置,因此,經濟生產批量必須執行。
大批量的生產,造成滿載的機器嫁動率,老闆高興的發生產績效獎金。
大批量的生產,產生大量原物料的需求,資金大量積壓。
大批量的生產,造成單位成本的下降,定價也隨之下調以爭取訂單,財會、業務皆大歡喜,績效獎金也領的開心。
單位成本下降,最後利潤就會增加,老闆開心股東也開心。
大批量生產,造成換線生產頻率下降,其他訂單開始逾期,然後工廠啟動沒天沒夜的加班,老闆加班費發的心甘情願。
銷售不如預期,財會大筆一揮,提列呆滯庫存損失。
好,我想寫到這裏已經夠了。
小結
近幾個月,個人沉浸在職涯的回憶中,鮮少有機會可以用這種理性又略顯嚴肅的方式,去陳述自己的心得。我認為這種剖析文並不討喜,說不一定連自己事後都不見得會再去看,但我認為這種認真對待的方式,也應該是所謂「禪修」該有的精神。當然,如果只是玩票性質的修行者,玩玩也就算了。只是,自己的生命這麼有限,真的要這樣玩玩就好嗎!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