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只管觀去

    圓覺道場 by 一念行者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作觀照、覺知修行,除了對內在的發生觀得比較清晰外,始終不能明心見性。是我觀得不夠純一、深入?還是只有當我們放下一切努力後,明心見性才能自然發生?我不知道該停止努力,還是學達摩面壁恒修?

在覺觀的過程中,任何關於未來的念頭都是一個陷阱,即使像明心見性開悟等這樣的美好想法和思考也不例如。時時覺警頭腦不要攀緣任何一種想法,若能念念到來,念念滑過;念念滑過,念念回看不被念念所沾染的心,若能見到此心便是明心。所見的心並不奇特,不過是和你朝朝暮暮相伴的、娘生下就有的、在沒有任何概念進入之前的或所有的概念都去除之後的,不可污染、沒有妄想的心。明心就是看到自己這一直未曾改變的本有之心,非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心。明心在時時刻刻中,是這般的普通。

當你見到自己本有的、不曾被污染的本來心體,以此心體看待萬事萬物,則能於萬事萬物本體,不增不減。不增不減的看到如實存在的事物,便是見性。譬如眼前一隻茶杯,這是茶杯”——這是只增;這不是茶杯這是減。這是好茶杯”——這是增;這是壞茶杯”——這是減……而當我們拋棄一切概念地看眼前之物時,便見無名又無相的事物本體,這就是見性。見性就是離卻名相的看事物,並看到離卻名相的事物,沒有除此之外的第二種見性。見性在事事物物上,也是這般的普通。

明心和見性都是這般的普通,莫將明心見性作奇特想。一些人久久修行不能明心見性,是因為他們對明心見性這個概念的實況不瞭解,以為它是多麼神聖的境界;恰相反,它是極為普通的境界,普通到它與所有的境界脫落。人心之本來,事物之最初,能見之,便是明心與見性,還要怎樣的明心見性呢?若非如此,那不是明心見性,而是看到了翳目幻花。應亟需瞭解的是,明心見性不是見到任何境界,凡所境界皆不是明心見性;還需要瞭解的是,要明心不離自己,要見性不離眼前這一物。明心別離自己找,見性莫到別處尋。自淨其意,迴光返照,猛然可明心;脫卻名相,離卻心識,豁然能見性。

為了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於內,你不能念念跟隨念頭,念念跟隨念頭,你的心跑遠了,每跟一次,每跟一步,你的心就離此明心遠一步;因而,在明心這個目的上,禪師們教導我們要息心、要迴光返照,就是這個原因。于外,於每一件事物,你必須時刻覺警你的心,不要在事物上加加減減,於事物上不增不減,才能見到事物的本體;若是增增減減,則進了虛妄情想,每增一下,每減一下,都離本體遠一步;因而,在見性這個目標上,禪師們教導我們要不增不減、要不生不滅。於物不增不減,於心不生不滅,方能明本心,見物性。

因而有八個字,守好做好,可助明心見性。它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樣來理解和應用這八個字,較為方便:不生不滅,說的是心,針對明心;不增不減,論的是物,針對見性。不生,是心不生,不生出念頭或概念,把心拉走,把事物遮住;不滅,是心不滅,一旦心生出了概念、念頭,也不要進一步滅它,滅它反又進入圈套。這是……”——這是增,這不是……”——這是減,面對事物,不要作這樣的增減工作,一點也不增減,哪怕一絲一毫也不行,這樣可以幫助你見到事物的本體。事實上,一旦你明瞭心、見了性,你可以任意增減,沒關係,那叫遊戲神通。那不會影響你的判斷,那些念頭和概念,於內,再也不會拐騙你的心;於外,再也不會遮蔽事物的自性了。

明心見性是大普通,而不是大神奇,人們對它作神奇想、奇特想,這是不能明心見性的原因。明心,需要擦乾淨心,擦乾淨心才能見到乾淨的心,見到乾淨的心就是明心;見性,需要去除遮蔽事物的名與相,去除遮蔽事物的名與相才能見到事物本體,見到事物本體就是見性。因而,對於普通大眾,明心見性實在是做減法,做大減法。減掉人類有史以來給事物加上去的任何東西,可以見性;去除你有生以來心中儲存的任何故事,可以明心。明心,明白人生的初心;見性,見到事物絕對的本身。于內于外,於事事物物上,若能以這樣的心看待事物,若能見到這樣的事物,不叫明心見性叫什麼呢?

你要找的是心是你本有的,你要見的性是事物就本來存在的。明心見性,為什麼看起來似乎顯得那麼難呢?只因無始以來,我們的心念念向外馳求、念念向外攀緣慣了,忘本太久了,故而不能見自本心;只因無始以來,我們收集、儲藏和相信的名相概念太多了,而將事物本體封閉遮蓋的太嚴了,遺忘事物的實際太長了,而不能見他事物法身。世人若能於內止息攀緣逐念,清淨返觀,必能見了娘生的本來之心;世人若能於外清除自造的概念名相,不再投射於事物,必能見了那萬古不曾改變的事物自體。如此,若不能明心見性也大奇!因而,息意、返觀是明心的要領;識相、辨名,覺察外投,是見性的關鍵。

為了達到見性,第一步必須明心;為了明心,第一步必須淨心。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必須行觀,純淨的觀,純粹的觀,不受任何東西打擾的觀。任何念頭或想法都不能拉走你的心,如果你的心長期被念頭拉著轉,跟著走,又不能迴光返照,離此明心的目標十萬八千里;如果明心不能,那麼見性的日期也就是十萬八千年。在觀心的途中,我們說明心見性,但不要被明心見性的故事念頭套住、拉走。明心見性為哪般?還不就是為了更加完全、更加徹底的去除迷惑和痛苦嗎?不能明心見性還沒追求到,先把迷惑和痛苦給追上了。況且追上迷惑和痛苦,更加不利於明心見性。

所以,明心見性應該放鬆著來,越放鬆越有利。明心見性應當是個很正常的自然過程,不應過度追求它,做好前面的工作,讓它自然發生。如同種花,照理好花開之前的事,到時間了,花就自然開了。不開都不行,因為那是因緣法則的結果,不由你掌控。關鍵是,前面的事兒要做對了。明心見性,先十二分的清楚什麼是明心見性,什麼是明心,什麼是見性,絲絲清楚,一點含糊都沒有;然後再十三分的確定,你達成明心見性的做法和方法沒有任何問題;好了,剩下的就只需放鬆的做了。因有了,緣正集,只待時節了。時節若至,決定明心見性。于其中間不必再生憂慮,只須用功,等待花開。


修行途中,明心見性不能心急,不應把明心見性當作一個重要目標,應把除苦當作一個最重要目標。去奮力達成苦的止息,而不是明心見性。當然,明心見性也是為止苦服務的,明心見性是徹見真相或徹底拔除苦根的一種說法。但不明心見性,如法修行,照樣用一分力去一分苦。不管說止苦還是明心見性,對修行而言,只有三個字:只管觀。只管觀,是道路,是方法,也是保證,做好這仨字,此事的路子和車乘都沒錯。當一位修行者能做到純粹的觀,純淨的觀,一直觀,他離苦的止息或明心見性就不遠了。不必著急,只管觀好,只管觀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