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經書、老師和修行


圓覺道場 by 一念行者  



有人修行,希望“身邊”有個老師,當然,能夠找到一位“過來人”,這很好;如果找不到,那也很好。關鍵,你是怎樣看待“身邊”這個概念的?我視佛陀為我“身邊”的老師,我覺得時空並不存在,他隨時都在指導我。我們很容易得到他的書——那些經典都是他隨時隨地對我們所說的話。關鍵是,你聽了嗎?你聽到了嗎?你聽懂了嗎?你聽懂並實際驗證了嗎?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讀經,不能光為讀經而讀經,也不能僅僅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我們應該讓它作為指導或地圖,帶你到達真實的寶藏地——一切處解脫自在的彼岸。在開始,也不必想讀遍所有的經書,一是你很難做到,你可能並不具備那些理解力和充足的時間;二是,想讀遍所有經書的念頭實際是一種貪,它變成了一種純粹頭腦的事務,偏離了聖人造經的真正目的了。所以,正確得看待經書和如何應用它,對於修行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讀經是“依教修行”的另一種說法,在起初,選一兩本你最喜歡、最契合你的經——來精研細讀,並作為修行實踐的依據;也就是說,修它。每次讀經不必讀太多,但凡所讀的都得真正去驗證,不能讀讀就完,也不能覺得理解了就放過,關鍵是依照你的理解從你自身的實際去證實它,從你的實際體會去印證佛陀所說的法。依照這樣的想法,花一年兩年的時間,如果你能夠一本經通完,悟道和解脫也就差不多有眉目了。

一本經具含一切經義,不管大乘小乘,經經都是相通的,例如世間的路,條條都是相連的。它們就像網一樣,總能從一處通到其他的地方去。有的經直接顯示最究竟的義理,有的則彎曲一些,有的重點說理論,有的重在講授方法實踐……但不管哪一種,抓住、切入,皆能入如來解脫大海。愛上一本經,就得像螞蟥吸在肌膚一樣,用你的吸盤緊緊吸住它並儘量汲取它的營養,讓它進入你的身體,讓你進入它的身體,這樣“人、經”合一,才是學經的方法和目的。從某意義上說,經不是用來讀的,是用來修的。


就拿《圓覺經》來說。圓覺經就是一本很不錯的經,篇幅不是太長,義理究竟,裏面既有理論指導,也有方法闡述,真能花上一兩年的時間利用好它,也基本就能做到這本經的主旨和目的——經名:“圓覺”了。圓覺經就是要讓你經歷圓覺的。經中的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它是一位老嚮導(佛陀)把自己過河的經驗——解脫路上的心得、故事,都和盤托出告訴給你了。你怎能僅僅把它當作一般知識性的書看呢?經中的每一段、每一句,如果你看懂和利用,那都是珍珠瑪瑙及用珍珠瑪瑙鋪就的路,豈能草草而讀輕易錯過?

你不是在讀圓覺經,你是在修圓覺經。圓覺經能滿足你和修行有關的一切需要。譬如,經的開篇有關生死輪回、無明的本質、覺的性質等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經的第二篇針對修行的疑惑也講的非常究竟清晰;以後的每章說了不同的問題,都異常的究竟、真相和優美。經中有的文字看起來很普通,但你不能作普通讀,例如,第三章關於身體的闡述,你不能簡單地讀讀就放過,你得實際依此觀察,經實際觀察後得出的認識和僅僅在頭腦裏想想感覺明白的道理是不同的,這個只有你實際做了才知。

與《圓覺經》相同,《楞嚴經》、《楞伽經》等,都是非常美好的經典。我把它們每一本視為佛陀的一位化身,它們穿越時空,就隨時隨地在我身邊——我把它們視為我身邊的老師。我沒有實際的傳承,我直接受益於佛陀,我和佛陀是“直系”關係,他就是我的源頭,我的根本上師。除他外,我視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學校裏的老師、我父母、路上的行人、我過去現在未來的朋友等為佛陀的化身,因為當我躲在寧靜的背後觀察思考,他們都確實在教我些什麼,助我完善自己、實現自由,達到究竟無漏。


身邊有一位老師(或上師)指導,是否比沒有一位老師指導更好?這不一定。即使你面前正有一位不錯的老師,當你沒有準備好,他無益於你。他說的話,你只能在你聽懂時聽懂;他的教法,只能在你接受時接受。你不能超越自己,你的進化決定著老師對你的益處。對於心智開放的人而言,佛陀在眼前和佛陀不在眼前一樣;對於心智未開的人,即使佛陀在你身邊,對你說出究竟真理,你也只能理解你所理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身邊有位老師指導是否就比沒有一位老師指導更好,回答是不確定的。

不管眼前有位老師,還是眼前沒位老師,老師都不在外面,在心裏。當你時刻關注你的內心,你會發現,一切外在的都是內在的。外面沒人,因為根本就沒有“外面”這種存在。當一切倒映在內部,一千年前的老師和面前的某人沒什麼不同;當你面向內心,你發現那些死去的上師都是活生生的,他們並未死,當你注目他們時他們也正在看著你。經書裏的話在那時重新被他們說出,教導再一次發生。如果你注視內在的上師久了,在外在你很容易發現他們的肉身化身——這不是神話,這對你有意義,你知道那是什麼。


我們修行,總想幻想指導我們的是一位得道高人;實際上,真正修行的弟子不選擇老師,他們只是遇見老師。因為什麼樣的老師對他都有益,且是他相遇那個時刻最適合的老師。當你準備好了,老師出現;你準備到什麼程度,什麼程度的老師就會出現,甚至那都和老師沒關。你知道,你的世界及其中的人取決於你的眼睛,如果你有肉眼,那麼你看見的都是凡人;如果你有天眼,你看到的都是天人;如果你具慧眼,你看到眾生皆幻;假如你有法眼,你眼中全是法界,物物皆是法師;如果你具足了佛眼,大千世界一切情況你全收眼底了。你打開的門縫的程度,決定了你看到世界的寬度。什麼都決定於你,你才是世界發生的根源!

當歷經思想上的種種變遷,有一天你自己得道,你會發現,沒有什麼道可得。人人從來沒有離開過道,還說什麼得不得?人人都在道中,須臾不曾失去。你不是得到了道,你只認清了道——你只是看清了你腳下的路。當你成了得道高人,你發現人人都是得道高人且發揮相同的作用。你變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因為試圖製造不普通的主兒——“自我”消失了。得道便是一滴水回歸大海,變成了百千萬億無數無量水分子中的一員,同時也變成了整個大海本身。得道的人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差別及秘密,他們以老百姓的身份臥和在老百姓裏,只是被呼吸、只是被思想、只是被活著,除此什麼也沒有。因為沒有了我,他們最大可能地服務於大眾——那可能性發揮到百分之百。


如果你能將“時間”、“空間”、“網路”等視為不存在或是虛幻的,那麼,放眼望去,你的老師太多了,他們每位都在你的身邊。準備好了的弟子並不苦於尋找老師,好的弟子只是不停地準備自己,他們一邊準備自己一邊等待老師在關鍵時刻出現,給他輕輕一點、一推或一撥,助他突破迷障,悟入大道,究竟解脫,永得自在。你具足了什麼眼,老師就以什麼樣的形象方式出現。弟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個迷人的故事,它讓你覺悟到一切都發生心裏:老師不是真的——你也不是。這份發現,足足可以讓你自在受用一生。

一切的“發生”是因緣來趕集:當你需要什麼,也許你看見或看不見,但那些因素和條件都正在向你面前“趕”,像集市日各村不同的趕集人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一樣。當因緣聚齊,你想看到的出現了;當因緣沒聚齊,它們繼續在路上趕,直到它們聚頭,變化出你想看到的形象。一切就是這樣,沒有秘密。當你足夠清晰,所有的困惑消失,所有的等待消失,所有的需求消失,所有的努力消失。就在當下,你別無所求,實現了你從前一直想靠努力實現的那。當你靜下來,不求了,不要了,不想了,它們來了。生命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這麼怪,當你覓時不見,不覓時就在眼前!

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