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事不如無事
一位禪師的侍者在佛堂裏拜佛,老師看見了,用拄杖敲了他一下,說:“你在幹什麼?”侍者回答說:“我在拜佛。”老師說:“拜佛作什麼!”侍者回答說:“拜佛也是好事嘛。”老師說:“好事不如無事!”
好一個好事不如無事,它像一副良藥一樣,救了世間多少禪修者不安的病心。短短一句話,像一粒石子投入修禪者的心,千餘年來,在每位禪者的心中震盪不已,繼續發揮著療愈的作用。好事不如無事,它向人們顯出一種修禪的關鍵。
二、悟道的關鍵——息心
有另一位禪師也對我們說:沒事的時候,莫謾用心,欲求無上大道,你不用到處尋找真理,只要能夠息下你到處攀求的心就夠了。他又說,假如你能夠做到,心像樹木石頭一樣毫不動搖,遇到事情像虛空一樣地不被攪和,這樣才有些接近悟道的份兒。
這話是虛假的嗎?決非假話!你只有讓自己的心接近無心,再加上一悟,才有可能見到自己的心體、事物的理體。若不然,你每一次動心,每一次用心,心都把你帶走了,而且愈走愈遠,如此悟道,千年也難。
三、在息心上做功夫
欲求無上大道真解脫,不要在技巧上下功夫,在息心上下功夫。息一份心得一份清淨,增一份清淨多一份悟道的可能。從上以來,未悟道前,諸大禪師都教我們息心、莫亂用心,豈非不是他們自身的經驗之談?聽之信之,悟道有份兒。
四、息心的利益
千劫以來,我們之所以不能見道,是因為我們心地上的煙塵太多了。這既遮蔽了心自身,也擋住了事物的本來面目。為了能夠見到事物本來的面目,也能見到心的本來樣子,我們要讓這些煙塵消退。怎樣讓它們消退?這要點便是“息心”。
息心後有兩重利益:一是能夠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二是能夠見到我們的本心。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能夠去除我們的知見障;見到我們的本心,能夠去除我們的煩惱障。這就是息心的利益。
五、怎樣才能息心
怎樣才能達成息心?有三點可以供參考:一、不胡亂造作,二、不輕意攀緣,三、有意識的修定修觀。
不胡亂造作:平時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走路就是走路,工作就是工作,全都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二六時中不無事生非,不胡思亂想,不沒事找事兒。不輕意攀緣:平時不要多求,遇好不要豔羨,遇利不要起貪,遇名不要想沾,心田常種平常意,一切動念常看管。有意識的修定修觀:對於那些平素心地境風常吹,不能安止的人,要有意識的修定修觀,例如修觀呼吸和持覺照行等,以逐漸改變心的妄動習慣。
總之,欲達息心,不能多求,要求就求無求,要求就求無心,要求就求無念!如此做功夫,方與道接近,否則,那是南轅北轍的修行。
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