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自由書寫021:洗盡鉛華的素顏

 阿郎撰寫

50歲後的人生,值得來一場洗盡鉛華的回歸。


沒有閃亮的公司招牌、沒有顯赫的職位稱號、沒有應有盡有的員工福利、沒有壁壘分明的部門林立。全都是泡沫、華而不實,卻是絢爛無比,但泡沫終歸無實。


或許職場的末端,我最需要的,是回到工作的素顏狀態,踏踏實實的每一項實際工作本身,才是工作的初心,其餘的那些,如夢幻泡影、夢中雲彩。


素顏,不是為了吸引誰,或者給誰看,沒有。卸下自己的野心慾望與別人的羨慕眼光,這一切全都卸下,回到工作的nobody狀態,乾乾淨淨的勞動本質,如同農作,除草、翻土、種植、澆水、驅蟲,每一項都得腳踏實地的做,也不是做給誰看或追求什麼功績獎賞,沒什麼好對人炫耀的,也沒有要爭取誰的認同與肯定,付出不見得就會有收穫,還得看天吃飯,但就是做就對了。


那些榮耀、光環、頭銜、戰績、是否上市櫃、公司多賺錢、福利有多好、管理多少人、職位有多高,都與「工作本質」無關。工作本身是素顏的狀態,其餘都是胭脂水粉,都是心智喜愛、追求、並且享受沈迷其中的東西。


50歲之後的人生,我想開始去掉這些被吹到很大、很多色彩的大泡泡,回到原本的、樸實無華狀態。



2025年4月6日

自由書寫020:空白

 阿郎撰寫

空白就在那,在你做完任何事之後,它就在那。在你即將完成這一次旅行時,它也在那。

空白無所不在,不論你用何種活動填塞它,它永遠在那凝視你。

那雙眼睛一直盯著你不放,而當我也空掉自己時,我發現那雙眼睛正是自己的心智之眼。

但心智為何承受不住自己心智之眼的凝視?每當被凝視,心智便到處逃竄。逃到工作裡,逃到聚會裡,逃到旅行,逃到資訊之海中。但,那雙眼還是在那凝視著我。

2025年3月30日

自由書寫019:從自身的感知覺受出發

 阿郎撰寫

心智最不喜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心智熱愛向外投射、關注外界的一切,所以它以煩躁、焦慮等不舒服的感受,作為向內通道的守衛,目的就是要你不想繼續待在內在,要你繼續往外找好玩的事、可以分心的事。


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根本殺不死我,它只是讓我感覺起來很可怕、很不舒服、很不想要面對而已。但只要持續與它面對面待在一起,它會漸漸被我吸收掉。


這就是那些不舒服感受的真面目,只要深入它,就會發覺它完全沒有殺死我的能力,只是感覺起來可怕而已。



2025年3月23日

自由書寫018:大腦喜歡確定感

 阿郎撰寫

大腦害怕不確定性,但人生中確定的,就是死亡,可是人還是害怕死亡,因為人不知道死後會怎樣。

可以說,人的終點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但路徑是可以選擇的。所以,我們做出了選擇,然後我們就承擔這樣選擇帶來的一切。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一樣的沿途景色,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以終點來說,條條道路通終點,每一種選擇,不該有對錯之分,沒有誰的人生路就是對的、或是錯的,如果不喜歡那選擇帶來的結果,那就再做選擇就好,何必待在原地後悔呢?

有一件事是明確的,那就是我永遠都必須做出進一步的選擇,新的選擇永遠會到來,我也永遠必須在舉棋不定的處境下,做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但每一次的選擇,都只是人生過程的一步,而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一次一次的選擇中往前邁進。


大腦喜歡確定感,如果不引導大腦這股能量,用來創造自己的幸福,那麼,大腦便會自行運作這股能量,以最不費力的方式來運作,那就是會以懶散、怠惰、沈迷某活動等方式來運作。然後大腦會試著固定這股能量,而形成習慣、習性。壞習慣容易養成,但好習慣也是。只是,好習慣必須有覺知的去刻意養成,但壞習慣就是當我沒有覺察力,呈現無意識時,它就會自動養成了。


2025年3月16日

自由書寫017:「人生」無限公司

 阿郎撰寫

每一個人,都處在一間名為「人生」的公司,從出生到死亡,都在這公司「工作」。

當我們轉換工作跑道,其實只是在「人生」這一公司,進行職務輪調、部門輪調,或者說換個工具前進而已。而這一公司,擁有無數的部門可供你一輩子輪調,上班、休閒、養雞養鴨、當名人、當流浪漢、當退休人士等,都是在「人生」公司職務輪調。

在「人生」公司工作,它是終身僱用制,永無「退休」的一天,你不是做這、就是做那,所以不做任何事,你會很痛苦,而且沒有「退休」這個選項。所以,最好是懷抱「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因為它真的沒有退休的一天,除非死亡。


所以不要把生命當成「考驗」,而是要當「體驗」。不管好事壞事,都是註定會遇到的事,都會幫助我去體驗,進而獲得經驗。但,不要去問這經驗能幹嘛,這會讓人更加有藉口不去好好體驗。「去體驗」這本身就已足夠,不需要其他理由的認可。




2025年3月9日

自由書寫016:反應模式

 阿郎撰寫

人在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時,一種對於離開熟悉圈,進入未知的不安,會突然湧上心頭,年紀越大,情況越明顯。只是,失去熟悉感算失去嗎?


當人從熟習進入不熟習環境時,才會覺知到自己對環境的執著與眷戀。我發現人習於對外在變化採取因應之道,但對於內在情緒感受的變化,卻總是視而不見,甚至想逃避、壓抑、想麻痺、想分心,總之就是不願面對內心的變化。我們以為是在面對外在環境,但面對的最大逆風,其實是來自於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內在而非外在。



我很難逃避到來的事情,只能改變自己面對的方式。因為就算事件發展令我憤怒,我面對及感知到的,依然是心智對事件發展的反應。同時我也注意到,我更該關注的,是我的「回應方式」,而不是那件事。因為那才是出自於「我」。


「自己面對的方式」是受制於早已養成的習性,我不一定能覺察出我對事件的「反應模式」,但我一定可以感知到情緒感受。情緒感受像溫度計,可以用清楚的方式,標注出難以捉摸的反應模式。



2025年3月1日

自由書寫015:心面對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升起物

 阿郎撰寫

當我面對一件讓我恐懼的事情時,我雖是面對外在的事件,但我其實是面對內在的恐懼 - 「我的恐懼」。我從身體感受到的恐懼,也是來自內在我的恐懼。同理,我面對萬事萬物所生起的感受,其實都只是在感知我的內在。因為,我怎麼可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源於內在的觀點。


我覺知到,身體對「別人的」情緒,會自行做出判斷,並在自己身體內也產生相應的情緒。這種對外的「解讀」 + 自己生成的情緒,會被我詮釋成「別人的」情緒。但,不論身體將情緒歸類為自己的或別人的,心面對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升起物。


如果事情我可以接受,我又何以會有恐懼;如果可以接受,我又何以會有憤怒?可以說,這些負面情緒感受都是「不接受」的產物。而「不接受」,完全是內在的事,所以,我面對的,真的是「外在」事件嗎?我真的需要對外在的人事物生氣、發飆嗎?在情緒要爆發的那一瞬間,我可以讓自己想到這個領悟嗎?



2025年2月22日

自由書寫014:「極性」存在

 阿郎撰寫

近期與朋友餐會,我發現「極性」不只存在於世界上,也存在於每一個人之內。再溫馴的人,也有很極端的時候。

而我們對一個人的評語,經常單靠他對某一事物的反應,就直接評斷他是怎樣怎樣的人,這是極度偏頗的。如有些人對多數的事情都很隨便,但對某些事則是非常龜毛。大家龜毛的點都不一樣,因此說一個人很隨和或很龜毛,都是一種武斷。

每個人都有極性的那一面、世界也是各種極性並存。我們生活周遭,也一定會有引發潛藏在我們內心極性的某些人事物,於是,當大家的極性各自被不同的事情引爆時,人際衝突就在所難免了。有些人可以經常復歸中心點,有些人則長年處於某極性邊緣,每天都在暴怒中度過,這個大千世界就是如此複雜。

但我發現,當我對某事很有自信,就代表有會讓我很沒有自信的事情存在。同時,也代表對同一件事沒有自信的他人是同時存在。而年過50歲的我要開始學習,事物皆有一體兩面,要具備柔軟的心來接受兩者,才是智慧的人生。


2025年2月16日

自由書寫013:你必須付出你的努力為代價

 阿郎撰寫

想要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不能只是一昧的待在原地,抱怨環境、抱怨人事物。一旦新機會出現,我躊躇不前,開始挑新機會的缺點,反而回頭清點舊環境的好處。這時,舊環境的缺點,似乎又都微不足道,又都可以忍受了。


有時,老天已經把樓梯遞下來給你了,但你不能躺在地上,抱怨說為什麼都無法跳脫。你必須做點什麼,你必須接住樓梯,然後靠自己的力量使勁的爬上樓梯,才能離開原本的地方,你必須付出你的努力為代價。你不能期待老天除了要給你梯子之外,還要請人把你背起來、還爬上樓梯。




2025年2月8日

自由書寫012:有一種療癒

 阿郎撰寫


多數成年人現在感受到的苦,是小時候對父母的依戀沒有被滿足的苦,留存在記憶中,沒有被釋放、昇華而殘留下來的部份。小孩無法承受那樣程度的痛、無法釋放、無法轉化那股痛苦的情緒,那股能量就這樣亙古飄盪在記憶之海中,漫漫的等待某一刻、甚至某一世,可以給予釋放與昇華、給予它自由與解脫、給予它感同身受的理解、給予它一個遲來的、深深的、理解的擁抱。那碎片化的自己,被遺留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年紀裡,等待著未來的自己,親手迎接回來,縫補進圓滿的拼圖中。


那個心理小孩已經不在了,他也不該還存在我的意識裡。或許過去,他的確存在,但,他現在只是一段記憶、一段過往,與現在的我完全不同,也不該是延伸或延續。那被延續的,是心智的想像、是心智的不願放手。過去的,就是過去的,永不會變成現在。放下這一份執著,並非放棄生活,而是為了更加釋然的活著。


2025年1月31日

自由書寫011:念頭就像天空的雲彩

 阿郎撰寫

過年期間,朋友紛紛要出國,這幾乎變成一種常態,我呆呆地看著天空的雲彩,不一會兒,雲的形狀悄悄改變了。此刻的自己很平靜,而平靜似乎也是很多人渴望的,所以很希望不要有煩人的念頭出現、最好可以「無念」。只是,念頭就像天邊的雲彩,我不曾看見過靜止不動的雲彩,但如今,人卻希望念頭不要再生滅!

原來,「活在當下」,不是要我否定關於對過去與未來的念頭想望。而是讓自己的覺知,要像天空一般,以廣大無邊的遼闊,照見時刻變幻不已的雲彩,而不是隨雲彩東飄西盪。

某些雲彩有著過去的依戀;有些有著未來的想望,但天空一律都不會拒絕,也不會執著於任何雲彩。所以我不該企圖去控制任何一片雲彩,要求它要靜止不動,那只是搞錯方向、虛耗時光、徒勞無功罷了。

念頭可以左右我,但雲彩不能影響天空,我想,這就是問題所在。天空不會認為自己是雲彩,但我卻把川流不息的念頭視為自己。「我不是這些念頭」,嗯,好大的當頭一棒。



2025年1月27日

自由書寫010:不要用「角色」來定義自己

 阿郎撰寫

喜歡對萬事萬物畫很多虛擬的界線,稱之為應該...不應該...,而這些界線會變成一個又一個的身分角色,我便在這些身分角色中度過一生。


比如一個孝順的兒子。一旦我表現的「不孝順」,我會充滿罪惡感而感到痛苦。而「孝順」是一個被定義、被限縮行為的一個「角色身分」,它在不同時空、不同文化裡,有著非常不同的界定,它是被當代人虛擬創造出來的,但卻反過來困住世世代代的人。


察覺那在自己心中,被自己畫出關於那角色的虛擬界線的存在,便可以降低「角色身分認同」對自己的束縛與制約。我發現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姑且稱之為「屬性」。有些人很好動、鬼點子很多,那就以這樣的屬性去活出某一個角色,而非強迫自己去符合多數人定義的那個角色,而壓抑了自己的屬性。

我覺察到,這是我對自己該負的「責任」,也就是在任何時刻,針對自己感官系統所接收到的刺激,選擇如何做出反應的能力。

2025年1月24日

自由書寫009:發現那一份內在空間

 阿郎撰寫

我的生命體驗,深深受到我擁有或不擁有什麼來決定。而如果我的存在可以不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左右,那麼,我是否還會無聊寂寞或恐懼?還是說,我會自在的享受這份獨處?

因為無論身邊圍繞多少人,「我」在這個身體「裡面」,永遠都是孤獨的。如果我學不會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實,我的一生都會用來逃避這樣的孤獨寂寞。我會做這個做那個,但終究還是會回到那份孤寂,如同皮球不論彈跳多高,終究會回到地面。

我感悟到,意識裡有一個空間,是完全屬於我自己的內在空間,雖然身體感官會不斷受到外在事物的打擾,但那份內在空間,只要我能進入那裏,那是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進入的空間。有時我可以意識到它、有時不能。那怕只是短暫停留,那種不屬於這世間的深刻平靜,就在那裏。而透過手寫筆記時,偶而能連結到它。




2025年1月18日

自由書寫008:說的話會引導體內能量展現的形式

 阿郎撰寫

總會有令自己憤怒的事情。人在憤怒時,身體會向內緊縮、肌肉緊繃、能量聚攏,一股隨時向外噴射而出的勢能,隱隱伺機而動。此時腦袋的念頭、說出口的話,都會偏向是憤怒、攻擊的形式與畫面。

  • 我覺知到,說的話會引導體內能量展現的形式。這裡的「說話」,是指說出口,或者一直在腦海中喃喃自語的話及畫面。而一旦言語是以憤怒、攻擊屬性的形式被說出口,體內會出現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能量,它也會以憤怒、充滿批判性、具攻擊性的「情緒」,被我感知到。

    同時我還發現,就算我可以說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表面話,但那沒有說出口的話,還是在引導體內的能量,不斷以憤怒、攻擊的形式在聚攏。

    而這些抱怨、批評的話,對現實有沒有幫助我是不知道。但,那憤怒的情緒已經先攻擊了我自己,這是絕對確定的。身體製造了負面情緒攻擊了它自己。然後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一直停留在那樣憤怒的狀態裡。之後,身體會覺得很疲倦,年紀越大越明顯。

    因此我體悟到,當我在對事情發表意見或看法時,需要帶入更多的覺知,以及要很注意所要用來表達的言詞。願【說的話會引導體內能量展現】的領悟,可以常駐心頭。


  • 2025年1月11日

    自由書寫007: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多元觀點

     阿郎撰寫


    有人說職場是修練場,其實我很認同。工作上會讓你看不慣的事情非常多,也很經常發生。


    但一直以來,我都被教導要「面對事情」才能處理它。但我的人生經驗證明,事情可沒有因此減少多少。年過半百,我想慢慢調頭,180度向後轉。這次,我不想只是「面對」事情,我更想「面對」一直在腦海中,說這不行、那是不應該的「那個聲音」。


    如果那聲音的立場越強硬,就像沙漏中間的瓶頸般狹小,能通過的才是對的,那麼,世界上的事情,我將越來越看不慣、看不順眼,然後,我會成為難以相處的老頑固。事情還是在那,但我對事情的容忍彈性越來越小、越窄、越僵固,我也會越來越不開心。


    我想起魯米曾寫過的一首詩:「在對和錯的觀念之外,還有一個所在,我會在那裏與你相遇。當靈魂在那裏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滿得都沒法談論。」

    2025年1月3日

    自由書寫006:改變,必須從覺察開始

     阿郎撰寫

    橫跨了一個年關,總有一些事情會擠在這裡,於是,一些人際關係的衝突便在所難免,爭個是非對錯的場景就會出現。於是,自己便會被情緒折磨個半死。

    我有時在想,我腦袋中這堆想法與情緒,好像是異次元的東西,它們與這世界無關,直到它們被表達而帶到這個世界。否則,它就只存於每個腦海中、每個異次元中。某事件在這世上只是發生,如實的發生,就這樣發生在我眼前;與此同時,自我心智-這異次元的存在,卻對這事件起了反應,並透過我而與某事件產生了連結,我被夾在其中。

    我這周的體悟是,世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絕對是非對錯的答案,頂多是一種可能性,而每一個「可能」,都是被允許表達的顯化,縱使我不認同。世上每個人都渴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因此,「正確」一詞是「不正確」的。

    我想要改變自己回應事件的方式,而改變,必須從覺察開始,而我的方式是手寫筆記。此外,我自覺自己尚無法馬上覺察到問題背後的真正核心原因,因此,我也想透過書寫來提升洞察力。這一陣子的練習我發現,藉由文字,我可以看見平時肉眼看不見的情感;而透過書寫,我得以感受更加深層的情感。而我相信,只有潛進更深層的情感中,才有機會與那情感和解。

    另一個體悟是,我不需要對每一件事情都有什麼想法、看法或意見,只需要淡淡一笑置之,而我,還滿喜歡這樣的自己。

    頁面 1 / 22: 123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