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

受到他人的肯定:標籤

 

阿郎撰寫

職場上不可避免的,主管、部屬、配合單位的關係中,米香再次嘗到多年前讓他受傷的情境。當時米香以「不受尊重」的理由,離開了那一間公司。如今,這感受再次來襲。

我渴望你為我貼標籤
當我得到你的肯定、你的讚美、你的賞賜與尊重,我該怎樣回應?這些都是你對我的行為的反應,我為何要接受?我為何要告訴自己說是「得到」你的賞賜?我為何要讓你貼標籤?這些「你的」讚美其實是標籤,像是在說這樣的行為才是你認同的,所以我必須像個孩子般,為了討你歡欣,要繼續這樣表現才可以。你為這個行為貼上了標籤,但這是根據你的喜好。如果我真的這樣要求自己去維持這些行為,我就只是在活出你要的樣子,這樣,我又何必出生在這個世上?這些不就是小孩子的模式,難道,我根本沒有長大過?

「認同概念」與「認同身體」是一樣的【認同】
自小到大,我從他人那裏得到種種的概念,我就圍繞著「我」自己累積起數不勝數的東西,我讓自己迷失在這些概念裡頭了。我不禁要問:「在我累積從他人那裡得來的概念之前,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件事情?難道它不是更加重要嗎?」。米香的情緒開始高漲:「看看這一堆、看看我靈性倉庫裡的這一堆資訊,這裡全是別人的話、別人的陳腔濫調,我甚至懷疑他們也是從別人聽來,然後嘔吐出來寫成一本書來賺錢。他媽的,我決定要放一把火燒掉這些垃圾,我逝去的青春與金錢阿,請原諒我!但我有甚麼辦法,這些只是鬼話連篇,完全無法撫平我的痛苦。」

一陣沮喪襲上心頭,米香癱坐在椅子上好長一段時間。情緒稍有發洩後,理智回來了,釐清思緒後,米香自己敲打著自己的心得:「別人的肯定是一種「標籤」,而我會受到這標籤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像小孩為了得到父母親的關注,而去做一些迎合父母親喜好的行為般。在家庭或者在公司,這一套行為模式如出一轍,可見不論是員工還是老闆,都還是無法擺脫它的影響,都還是孩童的思維慣性。反過來說,若動不動就想要評論一個人、為某個人貼上標籤,並要求某人要盡量符合我的「善」的那一面的標籤,否則就厭惡他。渴望別人的標籤與企圖為別人貼標籤,兩者並無不同。事實上我發現,「認同概念」與「認同身體」是一樣的【認同】」。米香把最後一段文字標註成紅色。

再次遇見「個體化」
米香再次重讀自己的領悟發現到,不論是渴望別人的認同或認同他人的行為,這兩種行為本身都是要先認同「他」是實際存在的個體。米香突然想到自己之前的一篇心得:「我醒了,煩惱就來了」。自己也曾備註過同樣的主體:「個體性」。為什麼又是這一主題?且,為什麼不是想到別的,而是以「個體性」為結論?米香審視自己的書寫內容,發現自己思維的走向,是突然出現一種「跳躍」,有點牽強的連到這一個結論。為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