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如果晚上回家或假日不開電視、不聽音樂、不打電動、沒有什麽事情可以做,通常,我們會感到「無聊」。
與此同時,當我坐著,周遭永遠有一些聲音、身體永遠在呼吸、頭腦永遠胡思亂想,「世界永遠在發生事情」。但只因為我沒有關注這些「活動」,所以我感覺生活空白、無聊、停滯。但,是我沒有覺知這些活動,我麻木、遲鈍,我只想更大、更強烈、更針對性的事件。
我與同事、家人的生活空間重疊,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與做事。「用自己的方式」已被擴大解讀,它已經把「他人」都納入「自己的」。當「我」與「他人」都想要以「以我為中心」生活,衝突便產生。
有一種現象,當人的內在開始質疑生活的一些面向時,那是一種「旁觀者覺知」的甦醒。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是有100%的控制權,而一旦出現「旁觀者」,「我」便已經無法完全控制,「旁觀者」的存在,已足以讓「我」攤在陽光下。那份「以我為中心」的全然合一被打破了,滲入了某種「覺知觀照」,「我」反倒成了「被觀察」對象,而非「中心」。
至此,「我」會經常感到痛苦與無能為力,誰想要一直被觀察監視呢?「我」會想辦法轉移他自己成為那個「觀察者」,他會開始以「觀察者」自居,並開始批判、糾正、審判那個「被觀察對象」,要求他修行、改善、忍耐等。而真正的那個「旁觀者」依然默默的覺知這一轉變。
生活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在發生,生活的「事件」從不曾停止。諺語說事不關己,關心則亂。「事件」與「心」並不總是連結,兩者可以是兩條平行線。
當「與我有關」時,「事件」便容易影響「我」。而我會變得「嚴肅」,這時,「思維」似乎會開始僵化、思考變慢、變得循規蹈矩、創新思考能力受到壓制。這裡,「嚴肅」似乎是一個關鍵轉變。渴望「得到」或害怕「失去」,都會使「我」在乎。
另外,當我們認定人應該利用時間做一些事情,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成長。這種習以為常的信念,成為我們評量別人與自己人生的一項標準。如果有一段時間的「空白」,我們面對一個沒有加入任何調味的「白開水」時,我們開始感覺焦慮、懷疑自己、擔憂未來,這樣純粹的自己,反而讓自己恐慌、不知所措,並且急於逃離如「白開水」般狀態的自己。
加入紅茶、果汁、珍珠,它讓「飲料」更豐富、更有變化、更有驚喜。漸漸的,原汁原味的「白開水」被人遺忘、嫌棄、避之唯恐不及,我們已經不再習慣本無事的人生。我們想要「成為」某一種型態、追求某一種型態,但:
不是非我不可
不是非你不可
不是非這間公司不可
不是非這種謀生方式不可
好人、壞人,都是二元化中的一個角色。好人、壞人皆需有人扮演。我們拒絕看清「它」只是角色,因此苦苦的讓自己只能是一種角色,於是追求去「成為」它。
但一旦「旁觀者覺知」存在,這一切理所當然的行為,便會從內心開始出現雜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