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未來不可預知的事件時,因為無法掌控,使得我會出現嚴重的「無能為力」沮喪之感,當期望與實際現況的落差越大,當中的情緒反作用會越兇猛。如果要我說這段期間最困難的是甚麼,我想,「如何與情緒和平相處」絕對名列前茅。
雖然我提到情緒,但不代表情緒是一個「問題」,當然我知道坊間有太多關於情緒相關的課程,書籍也多到數不清,我也曾經流連於書店中尋求解答。但最終讓我從這些情緒中「爬」出來的,不是身心靈老師或書籍、不是自我成長的激勵課程,當然我承認他們都有效果,但實在是太短暫也太無用。
充滿問題的世界?
「不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蘇格拉底如是說。我是從檢視自己的過往經驗做起。
案例一:
我記得曾待過一間公司,公司老闆召集幹部討論到產品線的問題時,有了很大的爭議。原因就在於目前的產品推新速度相當快速,而客戶有「一站購足」的採購習性,所以一直以來,公司的倉庫與產線,就必須準備萬種以上產品的庫存。但如前面說的,市場變動速度越來越快,你當初所多生產而堆放在倉庫的成品、還未完全完工的半成品,需求越來越少,甚至突然沒有下單了,那麼那些庫存變成公司非常頭痛的問題!況且,這種少量多樣的產品線,使的公司換線生產頻率拉高、生產批量降低,使的單位成本大大提高,而升高的成本使得公司的競爭力不斷下滑,因此,公司高層便不斷在「少量多樣」與「多量少樣」的選擇中爭論不已。這樣的爭論長達數年之久,一直沒有一個妥協的答案。
案例二:
因工作需要,我經常需要跟各單位主管開會檢討相關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經常令現場相關單位經常起衝突。品保單位在包裝前的最後檢驗,經常出現「判定NG」而要求生產單位退回重工,然而負責出貨的人員已經面臨客戶最後通牒的期限,不出貨就空運的窘境。生產單位、品保、出貨單位的人員經常為此吵到不可開交,每天幾乎變成一個例行事務一樣。
還有沒有其他問題,老天,我腦袋中還真多爭吵的畫面浮現,不過,這兩個議題應該足以提供我一些思考脈絡的參考。
問題,一個影武者!
到底要怎樣決定多少產品種類?到底要不要判定NG重工?所有這些問題讓人根本無從解決起,就這樣一日復一日,然後其他問題就一起加進來,最後身心俱疲。
一本書「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及許多管理學的書,都倡導要「發掘問題背後的問題」、要找出「真正的問題」。難道這些專家認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中,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都只是「真正問題」的「影子」?只是「症狀」?或許,他們說的真的有點道理,因為在自己的那些經驗中,我的確是以不同的方式在進行。
挖穿問題的假象!
回憶帶領我進入時光隧道,我記得當時公司高層又因第一個案例找我開會,大家爭論不休而毫無共識時,我將他們的論述順手畫出這樣的衝突圖:
這張衝突圖是在聽了各主管長篇大論後,突發靈感而畫出來。這是參考一位以色列物理學家所提出的一種管理學,一種強調「常識管理」的方式。我記得他們當初對於我丟出這張圖時的驚訝表情,因為這張圖清楚的展現大家各自冗長的文字敘述。重點是,這張圖也讓大家的爭論焦點,從「少量多樣」或「大量少樣」的選擇題中,進入「滿足客戶需求」與「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的討論中。
而關於第二個案例,我則是採用相同的方式,以這一張衝突圖來簡化他們冗長的爭論:
對了,這就是圖像化的威力,利用有系統的組織這些文字,一張簡單的衝突圖,清楚地呈現了冗長的文字敘述與爭論點,它沒有財務數據的繁瑣,分析報表的不知所云,它單刀直入。
對,在現行企業組織中,這樣的爭論隨處可見,尤其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衝突,更是頻繁。更多時候事情的演變,變成只著墨在「少量多樣」與「多量少樣」的選擇,而忘記這些選擇的目的,是為了要爭取訂單,這才是最重要的目標,不管選擇哪一種方案,都只是達成目標的方法與工具而已。
記得在之前「有效的思考」一文中,自己為了試圖要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提出「有系統的組織這些出來的文字」,而透過上述圖表事件的回憶,也給予自己強而有力的支持範例,那麼,我該如何透過這樣的書寫過程,找出自己也可以執行的下一步行動呢?
一切都只是假設,隱藏的信念!
當我再度面對這些曾經的回憶,「不經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這句話像鬼吟唱般的不斷迴盪多日。搞甚麼鬼!
會計上透過各種「基本假設」來預測公司未來的1-5年的營運,稱之為「財務預測」。當然,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種鬼玩意兒經常不準確,但奇怪的是,財會人員樂此不疲。而當預測不準時,財會單位以此來要求相關單位提出預計與實際的差異!我想起天氣預報,當天氣預報與實際發生差異時,全國人民要求氣象局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並改進。可是全世界的氣象專家都告訴你,「預測未來天氣」本來就是不準的。
等等,為什麼扯到這邊來?
對了,「基本假設」這一句話映入眼簾。我們要檢視的,正是「基本假設」。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正是指「基本假設」,我抓到你了渾蛋。在身心靈我們稱這「基本假設」叫做「信念」,我們要透過破除虛假的「信念」來直指「真相」。也就是,若以第一個案例來看,我當初曾經質疑「為了確保產品有成本競爭優勢,公司必須少樣且大量生產」的「基本假設」有問題!而這一個提問,也讓整體討論重點有了很大的方向轉移!對了,問題背後的問題,不是問題。事實上,稱它叫「問題」並不適合,我寧願稱它叫「基本假設」,在個人問題上,稱它叫「信念」!
小結
當我瞪著這一篇記錄,它歷時多日,但很值得。原因是它解開一直在我心中的結。身心靈領域的人,始終企圖想要將領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而同時,周遭朋友一直認為這些身心靈玩意,有點虛無飄渺,更貼且的說是不切實際。而事實證明,身心靈上的領悟在遇到生活小事時,一下子就破功了,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原因不是兩者不能相融,而是我搞錯方向了。「諸法空相」指的是「破除信念」;「問題背後的問題」指的是「檢視基本假設」;「轉念」指的是「轉化限制」。這推論導出一個有趣的相同點:「思維方式」的改變!
或許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結論,並不能實際幫助我解決自己的困境,但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發現,也許我應該更詳細檢視自己目前所遇到所謂的「問題」!
事後備註:在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時,剛好看到經理人「情緒絕對可以處理,全看你要怎麼「想」」一文,裏頭運用ABC理論,也指出「強烈的主觀思考」是關鍵性的因素。與自己得出的論點有很相似的結果。而大前研一所著「思考的技術」一書對此也有很多的琢磨。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