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聽無情說法,拜無情為師


一念行者 

和有些人很投緣,總是有沒完沒了的話要說,在一起很和諧,很開心;可是和有些人氣場不合,聊一句都嫌多,可是因為某些原因,又要強迫在一起,比如親戚,同事等等,該如何呢?


就像茶碗和茶壺,茶碗和茶壺似乎總在一起,但它們從不葛藤。如果茶碗要,茶壺就傾倒,它絕對無條件的給;如果它不要,它安靜地在那裏,千年也不妄動,就像進入了甚深禪定一樣。如茶壺中沒茶了,茶碗並不知道,它繼續要,茶壺仍會毫無怨言地給,它努力地傾倒、再傾倒,為是能給茶碗最後一滴,並讓它親眼看到它沒茶了,它盡力了,它傾進了自己的所有。

茶壺從不多說話,它總是以自己內在甘甜的茶水來回答茶碗的要求。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茶碗來到它面前要,它就給。它不因自己內裏裝滿了清香潤口的茶,而生大我慢,也不因自己腹內空空而自卑。它只是安靜地做自己,任各種茶與水進來又出去。劣質的茶,它不嫌棄;上好的茶,它不謙拒。它是一具安靜的器。

茶壺忠誠地和茶碗、杯子等在一起,它不說茶碗是我的同事,也不說杯子是我的親戚,它只是和它們在一起。如果有人揣了一杯茶,呷了一口,說倒掉了,茶壺不會生氣;如果有一屋子的人都讚美茶壺裏的茶好,它也不驕傲。對茶壺來說沒有氣場,沒有合不合的問題。如有人和他人在一起感到氣場不合,那不是實際有不合存在,是那人內心升起的。若能像茶壺一樣無心,你將超越氣場的問題,永享不會被破壞的愉悅的寧靜覺知。

如果有人的一生,能夠做一隻茶壺,那基本情同一位佛了。如果他一直在實踐、展現著一隻茶壺的德相,當受十方一切大眾的禮遇。茶壺沒有自己,它只是在不同的人手裏完成他人的願望。茶壺,一位無情的法師,它的無我是一切修學者的榜樣。一隻茶壺說的法,和三世諸佛齊。

對智者而言,人的身心正是一隻茶壺;而他一生的所作所為,與一隻茶壺無異。你問我遇到這樣的氣場不合時該怎麼辦?我說,喝茶時,把你的茶壺擺在面前,把它當作佛像,聽它說法,在心裏理解它的無我之實和存在之道,效法它。茶壺,另一種佛像,佛像的化身,它身上所呈現出的德行,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如果有可能,請把一隻茶壺的品質活出來,體會你本就與一隻茶壺不別。若能如此,茶壺便是你的上師,茶壺就是你人際關係的導師。無念無我,一生在解他人的饑渴,懂得一隻茶壺,活出一隻茶壺的德相,是多麼好的修行啊。做一隻血肉質地的茶壺,倒出你的瓊漿醍醐,利益一切有情大眾,解他饑,除他渴,真是太好了。茶壺,我們的法界上師之一,請讓我們複製它的存在,活出它所具備的一切!

如此思維,是為聽一位無情說法;學習它的存在,是為真禮拜佛像。我們常常到寺廟的大殿裏禮拜佛像,其實你在家裏、在辦公室就可以,你能將你房間裏的茶杯、茶壺、桌子、椅子等無情之物,看作和佛像不別,是各種不同形態的佛像的變身嗎?如果你心中想佛,視它們為佛;如果你心中要法,向它們學法。如此跟這些無言無情老師們學道。聽法不用耳,拜佛不用跪,如此可矣。

南無阿彌陀佛!




2013年2月26日

Datre對話-135-像力(角色扮演)


(2013-02-07)

問題: 對我來說,夢境是令人着迷的,它能豐富和改變我的生活.所以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記住完整的夢境呢?為什麼醒來時我們很快就忘記了?

DATRE: 好吧,這是你根據:"什麼內容對你重要"而做出的決定.你將夢境時間花在探索中 - 探索機率與可能性.現在,你在一張6-8英呎的白紙上列出所有的機率與可能性,你能花多長時間將它讀完呢? - 用不了多長時間.但是,如果你對其中一個內容感興趣,想去"真正思考"它的時候,就可能永遠也看不完了.

現在,你被某個夢境片段迷住,並停下來琢磨,這就很有可能是你想帶入清醒時期的"內容".而那些你不太感興趣的片段,就不用帶入了. 你根據那個特殊的,讓你感興趣的機率與可能性的建議,"選取"2天或最近一段時期內想體驗的內容.

如果你醒來時記起所有夢境或白紙上列出的全部內容,就會不堪重負 -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物質層,你們的專注/聚焦是單一的.這也是為什麼你們只能記住一個而不是全部的夢境.有時醒來,你可能會回憶起不同夢境中的幾個"片段",但這還是取決於清醒時你想做些什麼.無論這些夢境重要與否,都由你自己決定.

問題: 當夢境變成清醒夢,或我們在夢境中發現自己離體時,這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說明至少在一部分夢境中,我們是出體的.請問這個陳訴是否正確?我們是否做夢時都會出體呢?出體去了哪兒? - 死亡地帶?

DATRE: 它完全取決於個體:你的"夢境"在哪裡? 你們當然都會出體.但如果白天做"白日夢",你就在身體中;如果晚上做夢,你就會離開這個身體結構.對你們的"進化"來講,白日夢與晚上做夢是同等重要的.只是白日夢通常沒有那麼"實質".換句話說,在白日夢中,你們投射事物以便自己查看,並沒有進入參與的渴望.但現在,在白日夢中,如果那兒有特別需要考慮的事物,有人就會開始探索機率與可能性  這對他們在清醒時的存在也是尤為重要的.

你看,你們將夜晚的夢境,白天的夢境或冥想等等全部區分開來.你們將每一樣東西分離,並打上標籤:"這是冥想 - 因為...","這是白日夢,-因為...","那是夜晚的夢境,因為"...可是,你們並不需要區分,因為它們都是"".只是你使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每一樣事物.如果你能刪除這些分隔線,就能看到你們存在的"流動性".

問題: 在清醒夢中,我的想法能創建出各種東西,環境和情況 - 這是否意味着:在夢中,我看到的是自己純粹的想像力,不是"真的"?

DATRE: 好吧,我們曾說過:沒有任何人能為你或給你做任何事,它們"全都是"你的創造.只是因為你閉上眼睛,並不表明你沒有繼續你的存在.只是因為你"",讓身體躺下,離開身體,並不表明你"停止"了你放入存在.它們全部被你自己撰寫,不是別人.因此你的夢境是"你的";白天在身體內的"清醒"也是你的;你躺下從體內離開,都是你.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 "單獨的個體" - 你開始覺知到它們"全部"都是你的產物.然後你就會說:"好吧,我不依附於任何事物(什麼都不是/一無所有)". 從我們的角度上看,你們將自己依附在很多"東西".但這也要根據你想以這個"個人"自我的名義做些什麼.你想與這個"個人"自我做些什麼呢?或者,你只是想跟隨流動?

如果你成為觀察者跟隨流動,就會從中學得很多;如果你在流動中呻吟抱怨,被一時興起的每一個念頭撞擊,不去理會自己的存在,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 ,你是那個唯一知道的人 - 因為沒人知道為什麼你會那樣去做.你看,你不能因自己的境況"抱怨"任何人,"讚揚/崇拜"任何人.因為這"全部"是你為自己設置的.有人說:"這是上帝的旨意".- 好吧,只要你成為真正的神,那才行-這都是你的意願.

問題: 我們在夢中遇見的人或存在體,他們是我們想像出來的,還是分離於我們存在的?

DATRE: 你在這裡使用了一個很好的詞語-想像 - image-ing(圖象/成像-),這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繼續.

問題: 如果他們分離於我們存在,他們是誰?
DATRE: 沒有人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是你將某人放在那兒的,我們就無法知道他是誰,一點兒主意也沒有,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 - 是你創造出的他.那些日常生活中與你一起生活,工作,交流的人,他們在那裡...是因為你從振動結構中"想像/成像"出他們.這也是為什麼一對擁有2 ,3個或5個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沒有2個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一樣的.這是""對他們的"想像/成像",你與那個被稱之為"父親和母親"的振動結構互動.你將他們設置成""想要的樣子,以便從中學習.

你看,你很難覺知到:""自己才是教室中的老師.你編寫捲子,坐下來考試,然後給自己打分.你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許你會說:"怎麼可能?老師可不是那樣的" - 好吧,這兒有很多不同的規則,但那個唯一能"""什麼"的人,""自己.

問題: 如果我夢見一個朋友,我是真的遇見了這個朋友,還是說我在和自己說話?
DATRE: 根據我們剛才回答的內容,我想這要靠你自己決定了.如果你遇見一個朋友,你就在與一個振動"結構"互動.這兒沒有"空間""時間",你可以與千里之外的任何朋友互動.你也可以與死亡地帶的人交流,他們可能來自於你的家族或是與你比較親近的人.

有人說:"但那個人已經死了啊",,身體死了,那個人沒有死,為什麼你們不能與他們溝通呢?你們總是將這樣的溝通當成"神秘事件",並說:"好吧,我無法做到,無法與死去的家人溝通",這是因為:"相信"你不能."但他們死了呀" -,他們沒有- 身體死了- 他們沒有死.你們不可能死去-這是不可能的.

問題: 我認為我們還沒有認識到想像力的重要,請問想像力到底是什麼?

DATRE: ok,讓我們把想像力(imagination)這個詞分解開來:"img-in-ation" (圖象放大- - 結果之內). "成像"就是想像力.成像與你們的"畫面"有關,你能"改變"擺放在你面前的畫面.換句話說,隨着新能量的到來,你能通過想像力,簡單使用"意圖"就開始改變事物了.你看著某樣東西,不使用明確的意圖,而是從"可行性"的狀態去看待它.換句話說,假設你看著院子裡的柵欄...只是一塊小柵欄,你就能從中獲得各種點子.你想把柵欄塗成什麼顏色呢? - 你不需要馬上改變柵欄的顏色,只是看看周圍的環境,就知道:",如果我把它塗成這個顏色,就能改變整個柵欄的外觀" - 你看,你的畫面就是你的"想像".

當你"解鎖"自己的時候,"想像力"就來到了.或者:"它就應該是這樣"到你說:"是的,它是這樣,但我是否可以改變它呢?" - 而這也是形成你的現實世界的時候.很多人說:"好吧,事情就是這樣的,然後不停抱怨和呻吟" - 但還有一些人使用他們的"想像力",:"它是這樣的,但是,我還想這樣做使它變得不同."

這就是你擺在你面前的畫面 - 與它們玩耍吧,看看通過想像力,你能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可能性.

問題: 想像力是一種能量,工具或能力嗎?
DATRE: 我會說它是一種讓你與之工作的能力.你的"現實世界"唯一能改變的方式是:"如何""想像""畫面".那兒有很多人看著某樣事物說:",這真是一個爛攤子,怎麼能這樣做呢?" - 而運用"想像力"的人則會說:"是的,是挺麻煩的,但再看看其它的可能性吧". 現在,你可以坐在那兒"幻想"自己想要的,直到你能夠站起來採取物質行為,否則你就會一事無成.想像力所做的就是:"鼓舞"了物質結構中的興奮.當物質結構興奮起來時,身體就"知道"它能做些什麼.物質結構"喜愛"做事情 - 身體喜歡去"".如果你讓身體做些什麼,然後從中觀察,就能感覺到隨之而來的"興奮".這就是與坐在那兒呻吟抱怨之間的差異."那兒有很多種可能性" - 讓自己興奮地進入生活吧 - 在家裡,工作中,玩耍中...""些事情.

JOHN: 我能說點啥?
DATRE: 是的,什麼?

JOHN: 想像力的另一種說法是"角色扮演".
DATRE: 是的,角色扮演,你們試圖所做的就是:把畫面放在自己面前,然後從中"享受".如果你能將自己當做小孩子...你看,小孩子玩"過家家""扮演角色",他們將自己當成奧林匹克運動員.他們進行"角色扮演",直到最後真的成為了奧林匹克運動員 - 是的,是對的.

JOHN: 或者如AonaJohn說的:"假裝它,直到你能真的做到".
DATRE: 非常正確.如果你與那些從中獲取了"樂趣"的人交流經驗,就會知道: 這些"旅程"是一種挑戰.使用你的想像力去豐富它吧.

問題: 想像力是否帶來了創造力?
DATRE:它帶來你的創造力,同時,你所創造出的"東西"也會影響別人,就是這樣.比如:你有一個剛買下的舊公司,業績蕭條,人員凋零.現在,你帶領下屬,使用"想像力"將這個公司恢復了生機.很簡單,因為你們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公司的項目中.這與那些每天做同樣的工作,變得循規蹈矩的人是一樣的道理.直到有一天,有人說:"我們已經這樣做太久了,是否還有其它的方式能改變一下呢?" - 就是這樣,不要總是坐下來只去接受."接受某個境況"將永遠讓你保持在原地.使用你的想像力加速自己的進度吧,因為隨着改變,它還能轉變其它的情況.

JOHN: 有個廣告中寫到:想像無限極.
DATRE: 就是,就是,想像無限極.你肯定會感到驚訝:如果你開始改變你的思維模式和信念系統...你的"畫面"就將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問題: 想像,觀想/可視化和思考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DATRE: 好吧,它們基本上是一起工作的.思考的過程就是你的頭腦 - 電腦將你"過去"認知到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然後從中做些什麼.這是"頭腦中的想法",不是"心念".

JOHN: 還有想像與可視化/觀想
DATRE: 想像與可視化差不多.換句話說,你在"想像"中就已經在"可視化".你認知某樣東西的物質狀態,然後將它"觀想/可視化"出來.這樣解釋好嗎?

JOHN: 我注意到了一點.我發現很多人"觀想/可視化"的非常模糊 - 他們沒有將觀想"具體化" - 非常鬆散.我發現觀想得越強烈/具體 - 你在畫面中放入的"內容"越多 - 它應運而生的速度就越快.
DATRE: 是的,是的,非常肯定.當你看到某件事物並與之工作時...你就會把"強度"加到"想像".如果你總是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就沒有任何事情會發生,因為猶豫不決只能讓你坐在椅子上無法動彈.要改變自己的畫面,就去"想像"你能夠做到.各種可能性早已存在於那兒...這可不是一個人的可能性比另一個人多的問題 - 這裡的區別是:實際應用- 擁有了可能性,然後再去""!

謝謝,我們是Datre~



2013年2月25日

沒有任何嚮導-2


我們常聽人說,所有的道路都通向真理,你走印度教的路,他走基督教的路,最後他們都會相遇於同一座門前。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合理的。其實真理根本是無路可循的,而它的美也就在於此,因為它是活生生的。一個死的東西才是有路可循的,因為它是靜止不動的。

但是如果你知道真理是活的,互動的,不駐留的,既不在佛寺、教堂裡.也沒有任何宗教、上師或哲人能領你到那兒去,那時你才會明白,這活生生的東西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的憤怒、你的殘忍、你的凶暴、絶望、痛苦和悲傷。能認清這些就是真理。只有學會如何去觀察生活中的這些真相,你才可能瞭解真理。你是無法 透過空想、文字障、期望或恐懼而得到它的。

因此,你不能依賴任何人,事實上並沒有嚮導,沒有老師,也沒有權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關係——除此以外,一無所恃。你一旦瞭解了這個真相,很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因絶望而生出玩世不恭的犬儒心態,二是從面對現實中認清:沒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為這個世界、為白己、為自己的想法、感覺、行為負起全責,然後所有的自憐才會消失。通常我們總是怪罪別人,這其實只是另—種自憐的形式罷了。

那麼,在沒有任何外界的影響、沒有信念,也沒怕被懲罰的恐懼之下,我們能不能從自己的本質和內心裡產生突變?我們可能改變我們的殘暴、好強、焦躁、恐懼、貪婪、嫉妒以及構成今日社會的所有劣根性嗎?
我應該在此先聲明清楚,我並不是在陳述哲學或神學的觀念,所有的觀念對我而言,都是極其愚蠢的。

人生哲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觀察日常生活中確實在發生的事,不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和檢查眼前所發生的種種,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建立在理念上的,而理念並不能涵蓋整個存在的領域,眼前只是其中的一個局部罷了,不論我們如何靈巧地把它們湊合在一塊兒,不論多麼古老、多麼傳統,它們仍然是存在的—小部分,而我們必須面對的卻是生活的整個領域。如果我們再仔細觀察,我們就會開始明白,其實過程並沒有內外之分,只有一個過程,那就是整體性的發展過程。內心的活動表現於外.而外在的反應又源自內心。

對我而言,能有這種觀察力,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觀察,所有的事都能一目瞭然.而觀察並不需要哲學或上師的指導,你只要看就對了。
你能看得出這整個情況嗎?不是嘴上說說罷了,而是真正地看到。你能順其自然地改變自己嗎?這才是問題所在。

人能否徹底從精神上改變自己?
我不知道你對這種說法會作何反應?也許你會說:“我並不想要改變!”許多人確無此意,尤其是那些在社會地位及經濟上相當安穩的人,或是堅持某些教條,已經接受自己的現狀,只准備做些小小修正的人,因此上述這番話並非針對他們而說的。也許你會委婉地推辭說:“那太難了,對我可能不適用。”那麼你已經畫地自限了,你不再追根究柢,我們這番談話便可到此結束。也許你們中間有另一群人會說:“我已經知道我的內心需要一番徹底的改變,但是我該怎麼辦?請你為我指出 —條路。”如果你這麼說,這表示你所關心的並非“改變”這件事,你並不想徹底革新,你只想尋找一種能帶來改變的方法或制度罷了。

如果我真的愚蠢到給你一套制度,而你也愚蠢到全盤接受的地步,那麼你就仍然在模仿、順從與接受,在自己的內心樹立另一個權威。這個權威和你之間必會再發生衝突,因為你覺得必須按照權威所說的去做種種事情,卻又感到力不從心,你自己獨特的個性、氣質及內在的壓力,求斷與你認為應該服從的那套理論互相衝突, 因而產生了矛盾。於是你陷人了兩面的生活,一面是制度告訴你該做的事,另—面則是你每日的實際生活。其實、你之為你才是真實的,而不是那意識形態、但是你 如果向它臣服了,你就不得不壓抑自己。

如果你老是按照他人的標準來認識自己,你就永遠停留在做“二手貨”的人類。

“我願意改變,告訴我該怎麼做?”這話聽起來非常熱忱認真,其實不然。事實上,他正在期待一個可靠的權威為自己帶來內在的秩序。但是外在的權威真能帶給人內在的秩序嗎?實際上,從外在強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長了內在的不安。
這個事實並不難理解,但是你能否把它應用在生活上,使你的心不再投射任何權威,不論這個權威是書籍、老師、丈夫、妻子、父母、朋友或社團。我們一直都在某種假定的模式下運作,而這個模式就變成了意識形態和權威。如果你能識破“我該怎麼做”這個問題背後想建立的一個新的權威,你就徹底結束了你與權威之間的瓜葛。

讓我再講得明白一點。假設我已經從生命的深處看到了改變的必要,而且也不能再依賴任何傳統的途徑,因為傳統使人懶散、被動和臣服,我又不可能找人來幫我改變、即使是老師、上帝、信仰、理念等外來的壓力或影響都無能為力,那麼,接下來呢?

首先,你能不能拒絶所有的權威?如果你能辦得到,就表示你已經不再恐懼。然後又會如何呢?如果你拒絶那些已經在你心中存在好幾個世代的傳統謬誤,如果你 拋棄所有的包袱,然後會怎麼樣?你自然會感到有更多的能量釋放出來,你會發現白已有更多的能力、動力和更大的熱情及活力。如果你沒有這些感覺,那表示你還沒有扔掉那些包袱,還沒有丟掉那死氣沉沉的權威。

你一旦將其拋諸腦後而重獲生命力,就不會再有任何恐懼了。你既不怕犯錯,也無懼於是是非非,達份活力的本身,豈不是最人的突變?我們如果想見到真相就必須具有無窮的生命力,但是內心的恐懼卻把這股活力消耗了。如果我們能將各種形式的恐懼拋諸腦後而重獲生命力,那麼這股力量的本身就能帶來內在的突變,你其至根本不必再費任何力氣了。

因此你只有靠自己了,真正有意革新的人必定會面臨此種情境。當你不再向任何人、物求助時,你就有了主動發現的自由。何處有自出,何處就有活力。在真正的自由中.是不可能產生錯誤的。

自由和反叛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在自由之中,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如果你真的自由了,你的行動就是由存在的核心出發的,因此無憂無懼;只有無懼,才能勇敢地愛,有愛就能隨心所欲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認識自己,但不是根據我或其他分析家、哲學家的觀點。如果我們還是根據別人的標準來認識自己,那麼所認識的就只是“他們”,而不是“我們”,因此我們應該認識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認清了我們無法依賴外在權威來改造自己的心理結構之後,我們還得面臨更大的考驗,那就是我們必須據棄自己內心的權威,那些由自己的經驗所累積的意見、知識、觀念及理想。昨天的經驗教你一些事情,所教的就成了新的權威;昨天才建立的權威和流傳千年的傳統是同樣具有破壞性的。要瞭解我們自己,不需要任何昨日的成千年以前的權威,因為我們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永遠在變動、流動而永不止息的。如果我們透過昨天已死的經驗來看自己,我們就看不見那活生生的進展,以及那些活動的美和本質了。
只有死於昨日種種,才能使你從內在及外在的所有權威中解脫,你的心才能時時年輕、新鮮、天真無邪、充滿熱情活力。只有處在這種心境中,人才能觀察和學習。要達到這種境界,你需要極大的覺察力,需要對自己內心活動的覺察力。

你只是覺察不修正,也不指示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為你一糾正它,便樹立了另一個權威及督察。
現在讓我們一塊來檢視自己,這並不意味當你閲讀時有一個人在旁邊解說,也不是要你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解說,而是要一起進入心靈最隱秘的—角去探索。要進行這項旅行,最好輕裝上路,千萬別攜帶我們蒐集了兩干多年的家當——那些觀點、偏見、結論等的包袱。請忘卻你對自己的認識.也放下你對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好 似一無所知地開始。

昨夜還是暴雨傾盆,此刻已經雨過天睛了。今天又是嶄新的一天、讓我們迎接它,把它視為僅有的一天。讓我們擺脫昨日的記憶,步上新的旅程,開始真的去認識自己。




2013年2月22日

沒有任何嚮導-1


克里希那穆提
摘至第三域·心空間

多少世紀以來,人類就不斷設法超越自己,超越物質世界的幸福,嚮往所謂的真理、上帝或實相那種無限的境界,或不受外境、思想及人類的墮落所影響的存在。

人時常會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生命到底有沒有任何意義?觸目所及儘是殘殺、暴亂、戰爭,連宗教、意識形態和國家都在不斷分裂中。面對一片混亂的生命景象,人類不能不沮喪地捫心白問:我該怎麼辦?所謂的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人類到底有沒有出路?
遍尋不着那冠以千名的無名本體,只得另謀出路,培養自已對救主或某種理想的信念,而這份信念遲早也會醞釀成暴力。

我們在所謂的“人生”這個永無安寧的戰場上,根據自己成長的社會背景,無論是專制社會或所謂的自由仕會,訂下行為的規範。這些規範也許是印度教的,也許 是基督教的,我們一概接受它們作為我們的傳統。我們期待某些人告訴我們是非善惡的標準,然後恪守力遵,我們的言行思想因而變得機械呆板,時常不假思索便自動反應。這些現象在我們身上都是顯而易見的。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聖人用湯匙餵大。我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後是什麼?”我們總是滿足於他人的描繪.這表示我們其實是活在別人的言論中,活得既 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人類。我們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不是受制於自己的個性和傾向,便是受制於外在的情況和環境,因此我們只是環境的 產物,我們不再新鮮,我們從沒有為自己發現過什麼東兩,我們的心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原創的、清新的和明澈的。

在宗教發展史上,我們不斷聽到宗教家的保證——只要舉行某些儀式、誦唸某些禱詞或咒語、認同某些形式、壓制慾念、控制思想、昇華我們的熱情、限制口腹之 欲、疏導性慾等,身心飽受這些磨練以後,就能在這渺小的生命之後,覓得某項至寶。這正是上百萬宗教人士世世代代所行之道。

有些人退隱了沙漠或山洞之中隱修、有些人托着鉢一村一鎮地乞食流浪,另外有些人則群居一處組成修道院,強迫自己的心智臣服於某種既定的模式。但是—顆受盡折磨而四分五裂的心,一個只想逃離一切干擾的心.它既捨棄了外在世界的一切,義被規範及服從磨得遲鈍不堪,這顆心就算花再長的時間尋找,找到的也只是一個被自己扭曲之後的東西。

在這焦慮不安、充滿罪惡、恐懼及競爭的生存領域背後,如果我們還想探索究竟有沒有其他的境界、就必須徹底改變方式。傳統的方式是內外圍向內包抄,通過時間、修煉和壓離,逐漸才能開花結果,才能培育出內在的美及愛。然而事實上,這種方式反而使人變得更加狹隘、瑣碎而低劣,就像剝春筍般一片一片往內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許明天,也許下輩子才能看到結果。等到這個人終於搗人核心,才發現那裡空無一物,只因那顆心早已被磨得無能、遲鈍而又麻痹了。既然如此,有沒有其他的力法能夠直接從核心爆發出來?

這個世界—向習慣遵守傳統的途徑,我們不假思索地追隨別人所擔保的無憂無慮的精神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反對暴君式的專制政體,內心卻接受了別人的權威或專斷,允許他們來扭曲我們的心智和生活,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因此,如果我們開始全盤拒絶,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實際行動上拒絶所有的宗教權威,所有的禮法、儀軌和信條,我們立刻會發現內己陷入了孤立狀態,與整個社會為敵,而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土了。人們只要—涉及面子問題。就不可能接近那無限的、不可臆測的實相了。

你一旦開始主動否決那絶對錯誤的傳統途徑.你就上路了。如果你的否決只是被動的反應,你就陷入了另一種模式的陷阱中。如果你只是在思想上告訴自己:這種否決的說法不錯,卻不付諸行動,你也不會有任何進展。但是如果你否決它, 是因為你智慧清明,身心自由而無懼,並且認清了它的愚蠢和不成熟、雖然如此,你仍然會面臨內在和外在的困擾與不安,不過畢竟跳出了“面子”的陷阱。人生的第一課就是不再追尋。只要一有迫尋的念頭,你就淪入了櫥窗瀏覽的行列了。

究竟有沒有上帝、真理或某種超越的存在(不論你如何稱呼它)?這問題是無法從書本、神職人員、哲學家或救世主那兒尋得答案的。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自己。由於完全不認識白己,人格才不成熟,所以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那麼,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你究竟是什麼?我認為,人及個人兩者是有差別的。“個人”只是局部的存在,他存在於某個國家,屬於某種文化、社會及宗教。 “人”卻不是局部的,而是普世性的存在。一個人在廣大的生命領域中,如果只把自己侷限在某個小角落,他就和整體脫節了。因此,我們應該謹記在心,我們是在討論整體而非局部,因為只有在整體之內,局部才能找到歸屬。相反,在局部之內,個人是找不到歸屬的。所謂的“個人”只不過是個受限、不幸而又飽經挫折的渺小生命,他對自己所信奉的神衹及傳統已經心滿意足;但是身為一個“人”,他關懷的卻是整體人類的福祉、不幸和困惑。

我們人類在百萬年的歷史裡,一直都在貪婪、嫉妒、仇恨、焦慮和絶望中打轉,雖然偶爾迸發出一點歡樂和深情。我們是仇恨、恐懼及溫柔的奇異混種,我們同時兼具了殘暴及和平的特質。外表上,我們已經從牛車進步到噴氣式飛機;在心理上,個人並未改變多少,而就是這群“個人”創造出了今日的社會結構。

外在的社會結構,就是人際關係心理結構的成果,而個人則是整體人類的經驗、知識和行為的總結。每一個人都是過歷史的庫存,因此個人就是整體人類。人類的歷史執、就寫在我們身上。

生活在這充滿競爭的義化背景下,你總是活在權勢、地位、名望、成就及其他種種的慾念之中,好好觀察你的內心以及週遭的一切.觀察你引以為傲的成就以及你稱之為人生的整個範疇,在每一種形式的關係中都充滿着鬥爭,不斷滋長着仇恨、敵意、殘暴和永無止境的戰爭。

這種人生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因為不瞭解這巨大的生存競爭,我們自然會恐懼不安,於是就想盡辦法逃避它。我們也害怕不可知的事物,害怕死亡,害怕吉凶難卜的未來。我們既怕己知的,也怕未知的,這就是我們的例行生活,裡面沒有出路。於是各種形式的哲學和神學應運而生,然而這—切充其量只不過是逃避現實的方法。

戰爭、革命、改造、法律、意識形態都只能帶來外在的改變,卻絲毫不能改變人類和社會的本質。活在這恐怖醜陋的世界中,我們不能不問:這種建立在競爭、暴力及恐懼之上的社會,到底有沒有轉機?

如果我們撇開理論,不談理想,而只是實事求是地活着,讓我們的心變得清新無邪,那麼是否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我想,作為人類的一員,不論生活在世上哪一個角落或屬於哪一種文化,都必須為當前的世界情勢負起完全的責任。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此共識,新世界才有誕生的可能。

我們每—個人對 於每一場戰爭都行責任,因為我們生活中的侵略性、我們的自私自利、我們的宗教信仰、偏見和理想,都促成了分裂。而且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助長社會的鬥爭、分歧、醜惡、殘暴和貪婪,因此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混亂和不幸都有一份責任。除非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就像明白自己正在挨餓和受苦一樣,我們才會開始採取行動。

要創造一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個人到底能做些什麼?或者,你和我到底能做些什麼?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我們究竟有沒有可以效力的地方?我們能做什麼?有人能為我們指出方向嗎?確實有些人已經告訴過我們了、就是那些所謂的宗教領袖們,大家都認定他們更瞭解這些問題,因此情願被他們捏拿塑造成一個新的模子,結果卻沒有多大的改變,於是飽學之士又教結我們另一套力法,其效果也不彰。


待續



2013年2月21日

巴關談無我--我們生命的目的: 當下的喜悅!



巴關說:事實上你並不存在!這是真相。

物我之分是一種虛幻的感覺, 根本不存在。比如說,當你在聽我說話時你不在看我;當你在看我時你不在聽我說話。但是因為這兩種狀態之間的轉換很快, 所以你錯以為你同時在聽與看。視覺與聽覺這兩個感官像電影中的圖象與聲音一樣配合起來,沒有每秒16張底片的放映速度你是看不到連續動作的。如果電影機慢下來你就只能看到一連串的幻燈圖片。

與此類似,你的五官以一種特定的速度聯合運作, 讓你感到自己在同時看到和摸到物體。正是這種幻覺產生了“我”的意識。這個過程一旦慢下來你就會消失!泊裡木.庫馬在這裡,如果他允許我來調低他的感官速度的話庫馬就會消失!他的身體仍然會回到家裡, 只是少了他自己!他仍然會很有效率, 很有能力, 只是物我分離的感覺消失了, 只剩下生命或意識。

意識是造物所用的原材料。意識是萬物的本源。意識只能被體驗而不能被看見。因為你就是意識本身,所以你看不見意識。意識的本質是喜悅與愛, 無緣無故的愛。

你們常說的愛不是真愛, 而是在向別人乞求愛。如果你把愛給別人那是因為別人對你有好處, 別人有錢或者有名。你愛你的丈夫或妻子是因為他或她對你有好處。你佔有某人,你執著於某人。那不是我們所說的愛。

真正的愛是無緣無故的,它就在那裡。愛只有在“我”消失後才能出現。這是很簡單的事,五官只要慢一點你就會消失!只有生命在這裡。你感覺到你與宇宙的完全合一。這不是一個神秘經歷。

體驗神秘經歷只要你的空達里尼(儲存在海底輪的盤蛇狀精華之氣)上升就行了。空達里尼再次下降時神秘經歷就不見了。我們說的不是這種現象,而是一種強大的、不可逆轉的、24小時連續不斷的境界。你完全不存在了!要進入這個境界必須達到一個標準,就是你的人際關係要和諧。

我只要7分鐘就可以給你這個無我境界。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境界。比如說,當我看你們時我不覺得你們在我之外,而是在我的身體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事實。你也可以進入這個境界。身體的邊界不見了,你不可能再把你的身體看成是你的了。你消失了,全世界都是你,都成了你的一部分。

那時你才能真正地去愛別人,因為別人就是你的一部分。愛不再有私心,不再留戀過去或擔心未來。愛只存在於此刻。

每時每刻都是愛,那時你才真正開始生活。

現在你們只是在生存,活着是因為你們怕死,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理由繼續過你的貧乏日子。你們早上起床後就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帶上中飯去上班或辦事;晚上回家後很可能跟妻子鬥嘴或與孩子爭吵,然後再看看電視,日復一日。這種日子很庸俗,沒有意義,也沒有目的。當然你們要為這種日子編造出一些理由來。你說你在做有益於人類的工作,等等,因為你需要為自己找藉口。可是在你的靈魂深處卻沒有目的,只有苦惱。

你們不知道應該怎樣生活,你們陷入自己挖掘的機械式陷阱之中。因此你們發明了一個又一個的逃避機制。你沒有生病僅僅是因為你害怕死亡,或者你不想連累你的親人。你的生活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內容?

你們沒有得到真正的喜悅。喜悅就是生活的目的。你們錯過了所有的快樂。

我有時不明白人們為什麼還要活下去,這是一個迷。對我來說讓別人悟道不成問題,我的問題是人們發明出來這麼多的逃避機制!你們看電視、玩電腦、做跳傘運動,等等,你們是在躲避自己的苦難,應付自己的苦難,但它仍然活在你心裡。為什麼而活?你們往何處去?你們一天天衰老而且也沒有什麼成就。

這就是苦所表達的意義。英語中沒有與此相應的詞。我們用苦難(suffering)這個詞,但它並不恰當。

苦是一種抽象而無法準確定義的苦難。

佛陀當年也有這種苦,他擁有一切卻仍然有痛苦與空虛感,這就是苦。必須要消滅它。

這就是我們舉辦開悟課程的動機。首先你要感受到你的苦,這是首要條件。如果你沒有體驗到這個苦,而是說:“我沒有問題,沒有苦惱。我很快樂。”那麼我就與你沒有關係。
其次是你與他人的關係要和諧,這是非常重要的。做到這兩點之後你就可以來接受我的開悟能量傳遞,然後你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同情心,什麼是與他人分享生活,什麼是天人合一。所有這些都會自動向你顯明,不需要別人來教你。你是你自己的師傅。你會看到這一點。

我希望你們都準備好了。你們知道你們要求的是什麼嗎?你們要求的是“自我”的死亡。



2013年2月20日

從內在的覺知走向覺醒



覺知是向內看,覺知身與心就是觀察內在的規律,在覺知之處就有明明了了的智慧生起。從覺知入手,對身心諸項保持有意識地觀察,可以使人遠離嘈雜的自我心理以及對它的認同。當心理放鬆時,覺知會非常有力,在你清晰細緻的覺知之下,內在的有些規律就清晰起來了。

很少有人能意識到自己正在使用內在的意念,人們向外看慣了,不會向內看,其實內在的意識很重要。當你閉上雙眼,自己內在的交通川流不息,它們是由念頭、情緒、想像交織而成的。各式各樣的發生開始了,外在世界所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地在你的內在世界發生,而你只是一個觀照者。

就像看戲一樣,你只是觀察者,而並不干預舞台上的演員,他們上演什麼你就看什麼。一旦你能放下成見,進行純然地觀看,喜悅就出現了,多數人未能體會過這方面的巨大喜悅。如果你曾體會過,你會想更加深入地向內進行觀照。

向內覺知也可以提升心的靈敏度,心在不斷地追尋中耗費了大量的能量,使心疲憊與遲鈍,只有通過無分別地觀察,停止無謂的追求,心才能回到當下。不斷地調整、更改與追求,迎合自己或他人的期望,造成心的敏鋭度與覺知力的欠缺。

重心應該放在覺知上,多數人不能覺知是因為心的重心總是放在調整和更改自己,迎合他人,積極地製造自己所喜歡的氛圍。其實,無需過份地迎合,保持在當下,這是明智的行為,覺知力的上升是一個人進步的標誌,但人們總是放棄它而尋找知識上的積累。

不必一定要採取某種坐姿,只要閉上眼睛,不再東張西望,就可以省去很多的心力。然後,稍做沉靜,覺察就會自然地開始,內在覺知並不困難。逐漸地,隨着覺知的成長,心開始改變,從沒有覺知到覺知,從覺知中發現了心念,並從心念中得到瞭解脫——擺脫心念的糾纏。

覺知的目的不是要停止思維,禪修的覺知只是“看”思維,當你看時,它們的影響力下降。以前你在無意識下受它的束縛,你並不知道,現在,在覺知的情形下你只是對它有意識,這方面的功夫積累多了,最大的益處是心念對你的影響力下降,心念在你的心上發生時也輕快了很多,這一步步地引領你來到佛智的奧秘之門。

沒有覺知就像是在做夢,也像在昏迷狀態,一旦開始覺知內在的一切,可以讓你換一個人,你的心會變得清新、年輕、活力充沛。維持覺知,思維生起時覺知它,身體有行動也覺知,對一切的覺知必須儘可能地保持着。這並不困難,只是習慣的問題。

把覺知維持在心理上,你會發現它不是一個實體,也不是一個過程,存在的只是一個剎那一個剎那地短暫發生。心並不是固定的,它隨時變化,在每一個時刻只有一個現象發生。人們用想像把這些隨時間發生的現象假想成一個整體,稱為人或心,或稱為一個過程。其實在當下,只有一個生滅的閃現。

純粹地覺知,你會發現其中並沒有實質的內容。各種心理生起之後就不着痕跡地消失了。一個心念生起,然後消失。所有心念都是如此,這是規律,生起消失,消失之後不會留下一絲蹤跡。對於瞭解心的這種本質狀態的人,心理就像是在空中作畫,在水中寫字,也像天空中的鳥,過後不留一絲痕跡。

事實上,心理並不存在,它們只是思緒的快速生滅的序列。當你的覺知能力細緻並強大,你就能看清它們只是一個一個的生滅,而沒有實質的內容。人們之所以認同心念,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看清瞬間的生滅,它們把時間先後發生過的心理現象用想像串連起來,假造成一個人或我,或假造成一個事實,然後認同它們。當你瞭解到心的這個生滅性質,你不會再把它們串聯起來,它們只是生滅,這是最可靠的事實。當看到這個層次,你就發現了心念的本質——無常,你不再被各種心理現象束縛和控制,於是心就會在瞬間獲得釋放。

當覺知存在,心不會陷入念頭。念頭在那裡,而你知道念頭正在進行中;覺知是輕鬆的,它並不會阻止心念的發生,這足以讓念頭來去自由。真正的覺察不會對心造成壓抑,觀照和被觀照都是進退自如的。

覺知可以讓心井井有條,心理上的事情,越控制越亂,越覺知越有條理。覺知而不控制,這是禪修觀察中的一條原則。觀察本身就能達成瞭解,對心來說,瞭解實相就能平息一切矛盾和衝突。當覺察缺失,心的假造就開始了,心有這個能力,它可以假造很多不存在的東西。而當你靜靜地對心理進行覺察時,心的假造就會減少很多;即使有假造的心理產生,你也能清楚地知道那是心在假造事物。但不論心製造什麼假相,它們生起就熄滅了——無常,這是規律。

念頭確實無法停止,過份地阻止會感到壓抑與窒息,但如果心念不再主宰你時,它們就失效了,你不必讓它停止,它們無效就是它們的停止。覺察的科學就在於維持對身心的瞭解,心如果瞭解實相,它就不再會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於是心的整個觀念都會轉換。

當從覺知中看到這些,漸漸地,內在的大大小小的衝突就慢慢地止息了,而身與心也逐漸地放鬆了下來。於是,你就能自然地對待各種心理現象,它們在心理上發生時你早已覺知到,不必等到它們再去製造物質的事實。當瞭解心念的本質以後,你可以經歷各種心理但不會有憂慮與痛苦,這時,就連最令人厭惡的念頭你都能享受,原來它們並沒有什麼不對——你從心念中解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