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自由書寫019:從自身的感知覺受出發

 阿郎撰寫

心智最不喜歡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心智熱愛向外投射、關注外界的一切,所以它以煩躁、焦慮等不舒服的感受,作為向內通道的守衛,目的就是要你不想繼續待在內在,要你繼續往外找好玩的事、可以分心的事。


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根本殺不死我,它只是讓我感覺起來很可怕、很不舒服、很不想要面對而已。但只要持續與它面對面待在一起,它會漸漸被我吸收掉。


這就是那些不舒服感受的真面目,只要深入它,就會發覺它完全沒有殺死我的能力,只是感覺起來可怕而已。



2025年3月23日

自由書寫018:大腦喜歡確定感

 阿郎撰寫

大腦害怕不確定性,但人生中確定的,就是死亡,可是人還是害怕死亡,因為人不知道死後會怎樣。

可以說,人的終點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但路徑是可以選擇的。所以,我們做出了選擇,然後我們就承擔這樣選擇帶來的一切。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一樣的沿途景色,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以終點來說,條條道路通終點,每一種選擇,不該有對錯之分,沒有誰的人生路就是對的、或是錯的,如果不喜歡那選擇帶來的結果,那就再做選擇就好,何必待在原地後悔呢?

有一件事是明確的,那就是我永遠都必須做出進一步的選擇,新的選擇永遠會到來,我也永遠必須在舉棋不定的處境下,做出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但每一次的選擇,都只是人生過程的一步,而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一次一次的選擇中往前邁進。


大腦喜歡確定感,如果不引導大腦這股能量,用來創造自己的幸福,那麼,大腦便會自行運作這股能量,以最不費力的方式來運作,那就是會以懶散、怠惰、沈迷某活動等方式來運作。然後大腦會試著固定這股能量,而形成習慣、習性。壞習慣容易養成,但好習慣也是。只是,好習慣必須有覺知的去刻意養成,但壞習慣就是當我沒有覺察力,呈現無意識時,它就會自動養成了。


2025年3月16日

自由書寫017:「人生」無限公司

 阿郎撰寫

每一個人,都處在一間名為「人生」的公司,從出生到死亡,都在這公司「工作」。

當我們轉換工作跑道,其實只是在「人生」這一公司,進行職務輪調、部門輪調,或者說換個工具前進而已。而這一公司,擁有無數的部門可供你一輩子輪調,上班、休閒、養雞養鴨、當名人、當流浪漢、當退休人士等,都是在「人生」公司職務輪調。

在「人生」公司工作,它是終身僱用制,永無「退休」的一天,你不是做這、就是做那,所以不做任何事,你會很痛苦,而且沒有「退休」這個選項。所以,最好是懷抱「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因為它真的沒有退休的一天,除非死亡。


所以不要把生命當成「考驗」,而是要當「體驗」。不管好事壞事,都是註定會遇到的事,都會幫助我去體驗,進而獲得經驗。但,不要去問這經驗能幹嘛,這會讓人更加有藉口不去好好體驗。「去體驗」這本身就已足夠,不需要其他理由的認可。




2025年3月9日

自由書寫016:反應模式

 阿郎撰寫

人在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時,一種對於離開熟悉圈,進入未知的不安,會突然湧上心頭,年紀越大,情況越明顯。只是,失去熟悉感算失去嗎?


當人從熟習進入不熟習環境時,才會覺知到自己對環境的執著與眷戀。我發現人習於對外在變化採取因應之道,但對於內在情緒感受的變化,卻總是視而不見,甚至想逃避、壓抑、想麻痺、想分心,總之就是不願面對內心的變化。我們以為是在面對外在環境,但面對的最大逆風,其實是來自於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內在而非外在。



我很難逃避到來的事情,只能改變自己面對的方式。因為就算事件發展令我憤怒,我面對及感知到的,依然是心智對事件發展的反應。同時我也注意到,我更該關注的,是我的「回應方式」,而不是那件事。因為那才是出自於「我」。


「自己面對的方式」是受制於早已養成的習性,我不一定能覺察出我對事件的「反應模式」,但我一定可以感知到情緒感受。情緒感受像溫度計,可以用清楚的方式,標注出難以捉摸的反應模式。



2025年3月1日

自由書寫015:心面對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升起物

 阿郎撰寫

當我面對一件讓我恐懼的事情時,我雖是面對外在的事件,但我其實是面對內在的恐懼 - 「我的恐懼」。我從身體感受到的恐懼,也是來自內在我的恐懼。同理,我面對萬事萬物所生起的感受,其實都只是在感知我的內在。因為,我怎麼可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源於內在的觀點。


我覺知到,身體對「別人的」情緒,會自行做出判斷,並在自己身體內也產生相應的情緒。這種對外的「解讀」 + 自己生成的情緒,會被我詮釋成「別人的」情緒。但,不論身體將情緒歸類為自己的或別人的,心面對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升起物。


如果事情我可以接受,我又何以會有恐懼;如果可以接受,我又何以會有憤怒?可以說,這些負面情緒感受都是「不接受」的產物。而「不接受」,完全是內在的事,所以,我面對的,真的是「外在」事件嗎?我真的需要對外在的人事物生氣、發飆嗎?在情緒要爆發的那一瞬間,我可以讓自己想到這個領悟嗎?



2025年2月22日

自由書寫014:「極性」存在

 阿郎撰寫

近期與朋友餐會,我發現「極性」不只存在於世界上,也存在於每一個人之內。再溫馴的人,也有很極端的時候。

而我們對一個人的評語,經常單靠他對某一事物的反應,就直接評斷他是怎樣怎樣的人,這是極度偏頗的。如有些人對多數的事情都很隨便,但對某些事則是非常龜毛。大家龜毛的點都不一樣,因此說一個人很隨和或很龜毛,都是一種武斷。

每個人都有極性的那一面、世界也是各種極性並存。我們生活周遭,也一定會有引發潛藏在我們內心極性的某些人事物,於是,當大家的極性各自被不同的事情引爆時,人際衝突就在所難免了。有些人可以經常復歸中心點,有些人則長年處於某極性邊緣,每天都在暴怒中度過,這個大千世界就是如此複雜。

但我發現,當我對某事很有自信,就代表有會讓我很沒有自信的事情存在。同時,也代表對同一件事沒有自信的他人是同時存在。而年過50歲的我要開始學習,事物皆有一體兩面,要具備柔軟的心來接受兩者,才是智慧的人生。


2025年2月16日

自由書寫013:你必須付出你的努力為代價

 阿郎撰寫

想要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不能只是一昧的待在原地,抱怨環境、抱怨人事物。一旦新機會出現,我躊躇不前,開始挑新機會的缺點,反而回頭清點舊環境的好處。這時,舊環境的缺點,似乎又都微不足道,又都可以忍受了。


有時,老天已經把樓梯遞下來給你了,但你不能躺在地上,抱怨說為什麼都無法跳脫。你必須做點什麼,你必須接住樓梯,然後靠自己的力量使勁的爬上樓梯,才能離開原本的地方,你必須付出你的努力為代價。你不能期待老天除了要給你梯子之外,還要請人把你背起來、還爬上樓梯。




頁面 1 / 22: 123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