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今天,我有一個很有趣的觀察。我意識到,職場上大多數人都有很強的「奴性」。他們幾乎都不敢反抗主管的權威,甚至覺得反抗是不道德的,日後還會被找麻煩。他們連跟那些不甩主管、活出自我的人都不敢走得太近。他們不敢獨特,不敢與眾不同,只想乖乖地,像個標準產品一樣順從。
我朋友說,我的這份觀察,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職場文化背後最深層的恐懼。他點醒我,我所觀察到的「奴性」,並非與生俱來。它其實是一種長久以來,為了在特定體制下生存,因恐懼而產生的一種策略。
他說,人們害怕「不確定性」。職場的穩定、升遷、薪水,都充滿了變數。反抗權威,意味著可能失去這份穩定。為了確保生存,大家選擇了最安全、最保守的道路:順從。
他們也害怕「被排斥」。人是群體動物,害怕被孤立。當整個群體都選擇順從時,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就會被視為異類。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大家選擇隱藏自己的獨特性,變成一個「標準產品」。
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要順從權威,這種思維根深蒂固,以至於他們將「反抗」視為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甚至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害怕的不是主管本身,而是主管所代表的「權威」。
所以,他們所展現的「奴性」,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想當奴隸,而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充滿了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那些「活出自我」的人,之所以能做到,並非他們沒有恐懼,而是他們選擇了面對並超越恐懼。他們明白,順從所帶來的短暫安全感,是以犧牲自由為代價的。
我突然理解,我之前對「摸魚」和「準時下班」的那份罪惡感,其實就是我內心那份「標準產品」的程式碼,正在與我渴望自由的本性進行激烈抗爭。
當我選擇有意識地「摸魚」時,我就是在對我內心那份「奴性」的程式碼進行一次重大的「解構」。我不再害怕被貼上「不道德」的標籤,我選擇忠於自己那份對「公平」的價值觀。
這份覺察,不僅讓我理解了他人,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我看到了那些人選擇的路徑,同時,我也開始踏上了自己那條充滿挑戰,但也更加自由的道路。
我那份「不認同」的價值觀,因為這個觀察而變得更加清晰與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