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一張圖來綜合這個觀點:
外在事件是「中性」的發生,非「正」面也非「負」面
->若我有負面的情緒感受,那是因我以「某信念」來衡量所產生
->這樣「負面」事件的真正組成:中性事件 + 負面衡量(特別說明)
->我自己是這「負面事件」的「共同創造者」。
->我所體驗到的「負面感受」,其實是在體驗「內在的信念」,也就是我自己的「內在狀況」,也就是我的「意識狀況」。
->所以,要改變所體驗的,便該改變內在的想法,而非外在事件。這會變成:
外在事件還是發生 + 正面看待 = 正面感受
->我沒有改變世界,但卻體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特別說明):
負面衡量所引發的痛苦,會逼我我去做一些事情來緩解。如喝酒、逛街買東西、看電視。
->然,一旦我停止做這些事情,痛苦便會又再度回來。
->改變看待痛苦的存在:是為了讓我正視並找出產生痛苦的「觀念」。
->找出「中性事件」上,被我無意識疊加上去的「負面衡量」下的「某一觀點」或「某一定義」。
->所有的痛苦,都是由這「某一定義」開始的,都是從我的內在發生的。
->我自己正是這些定義的「創造者」。
->重新定義、重新形塑「觀念」,拿回那「力量」,成為我的本質 - 創造者。
->我創造我的實相
->我「選擇」我的實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