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日期:2025年9月27日]
今天一早,我又在想著我的退休金了。老實說,它離我心目中那個「夠了」的數字,還遠得很啊!
我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一生都在與貧窮掙扎,根本無法達到佛陀當時那種「足夠多」的財富,自然也無法真正體驗到「夠了」是何滋味。當大家基本生存都成問題時,去談論「放下對財富的執著」,聽起來真的就像是一種傲慢,甚至是一種空話。
有錢人的「夠」跟我的「夠」,肯定是天差地遠。但我們對「更多」的追求,以及以為「達到某個目標」就能帶來永恆滿足的追求,這份焦慮與渴望,我想是完全一樣的。我的朋友說得對,這份追逐,應該就是佛陀所說的「痛苦」的根源。它不分貧富,是人類的共同功課。
當所有人都忙著追逐更多時,那些「勸世文」自然就成了耳邊風,甚至是噪音了。只是,佛陀是用他「最極致的經驗」去驗證了財富與享樂的空虛。他擁有了一切,然後發現這一切都無法帶來滿足。他留下來的教誨,顯然不是一個「勸人」的道理,而是一個需要我們親身去「驗證」的真理。
這讓我反思,我其實並不需要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才能修行。我的修行,應該是在我當下所處的環境中進行的。
我問自己:
- 當我為了生存而奮鬥時,我是否能夠覺察到,我的內心除了對錢的渴望,還有對「更多」的焦慮與恐懼?
- 當我達到一個小目標時,我是否能夠覺察到,隨之而來的不是永恆的滿足,而是新的慾望?
我無需先擁有全世界再放下,我只需要在我當下的位置,去覺察、去放下。透過這位先驅者(佛陀)的經驗,我能更清晰地看見,那些我以為能帶來快樂的東西,其實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同時,我也更明白,**內心的平靜,才是唯一能隨時與我同在的財富。**而這,都需要我親身去驗證。
這是一條充滿希望的路。我的目標,不再是遙遠的財富自由,而是當下的心靈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