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資深又怎樣?有經驗又怎樣?很不禮貌又怎樣?」米香難以控制的憤怒直衝腦門,「我真他媽的受夠了這些貼在我身上的標籤」、「這些標籤到底是什麼玩意?」
我是
當憤怒得到了救贖,一切都會慢慢的平復下來。米香再次踏上了蒲團,沉靜靜的坐著。「我是...,英文叫作I AM...,那響噹噹的I AM...」,米香想著腦袋中這個單字,一動也不動。
「我是資深、我是好人、我是開悟者、我是大海」,「我是...」後面可以接所有的字詞,我可以「是」世上所有可以用上的字詞,但我又不只是這一切。因為當某天有個字詞被新創造出來時,我又可以「是」那個全新的字詞,但我依然不只是這一個字詞。
「「是」的後面可以接上任何有形或無形,但「是」依然「是」它自己,雖然它可以藉由附在任何字詞上以便體驗這些字詞,但它依然是「是」它自己」。米香複誦著腦袋中浮現的這些領悟。阿所以咧...?跟我的生活有何關係?這個「是」會不會就是「覺知」?
米香似乎想到什麼,快速地開啟電腦猛打。
各種內容物之所以可以被認出,是因為「覺知」或者「是」與它同在,否則,沒有事物可以被認出來。所以,每一項內容物都只是在間接證明「是」或者說「覺知」存在,不論內容物是什麼,都只是在證明這同樣的一件事情。
水上面的油
一發不可收拾的靈感,源源不絕地湧現,米香繼續奮力敲打著鍵盤。
「覺知」或者「是」是無限可能性的,但我不只是這些無限的可能。我可以是山、是海、是動物、是人,並體驗身為山、海、動物與人的一切可能,但我依然不是山、海、動物與人。我的本質不該被這些內容物所稀釋了,就像一滴油滴在水上,隨著水的波動,它會慢慢被散開、被稀釋,但它永遠不會溶入水中。不該被內容物稀釋掉而忘記聚合我自己成為一滴油,我是「覺知」、我是「是」,不該讓內容物吞噬並稀釋了我的「是」。這就是往內、向內的意思。
米香滿意的看著這一段靈感。「這麼說來」,米香繼續打著心得,「我越是「是」其他事物,我就越容易被這些內容物所分散、所稀釋,我會迷失在這些內容物之中,會被這些事物拋上拋下的,而忘記我是這一切內容物得以被認出來的「是」,我根本不是住在這些事物的領域裡。」這似乎說明許多大師都建議人要撤回外在的注意力,而轉向內在、停留在內在的原因了,米香寫道。
我是一切
有大師說當她意識擴展時,她覺得自己是大樹、大海、是日月星辰、是一切的可能。不論我認為我是什麼,它本身就是信念,不是嗎?或許,不該說「我是一切」,比較適切的說法,只能是「我是...」,兩者的著墨點似乎不太一樣。
米香發現了這個細微差異。
「我成為每一事物,我的焦點是「每一事物」,而不是「是」。「是」後面可以接無窮無盡的事物,但這些無窮,並不是「是」它自身。」米香試著去擴展剛剛的觀點。
米香試著幫自己得出一些可行的方向:「我雖經歷了它們,但我「不是」他們,我只是體驗了它們,我該把力量收回來到「是」的本身,經歷過就好了、就夠了,要保持意識清明,保持在「是」,而非「內容物」上。」嗯,目前這似乎是可以在生活中練習看看。
阿郎撰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