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生命情境包含其他生命,它創造了「互動」。透過互動,它激活了你的心智系統,讓你的心智系統有了一個源源不絕的刺激物,它提供你的心智可以持續不停的運轉。若沒有這些外來刺激,你會空轉,你會耗用掉內在已有的故事材料,而漸漸的感到無趣與無力。透過互動,你的心智持續有不同的素材可以添加運轉的材火,同時,由於你的加入,你也為別人添加他運轉所需的材火,這樣的互動關係,成就了你的生命情境,也成就了別人的生命情境。
在生命情境中,你與別人會形成某種「關係」,這就代表你會扮演某種的角色,而你與別人的角色幾乎是相對的。迫害者與受害者、老闆與下屬、提供者與需求者、富有與貧窮、足夠與匱乏、慾望與滿足,也就是俗稱的「二元化」。這種分立於二端的現象,造成處於「關係中」的每一個人的矛盾與衝突,因為它需要「選擇」,需要選邊站。它同時造成「獲得」與「失去」的並存,所以你會想要分析、比較、衡量與判斷,你會想要獲得多一點、損失少一點,所以你會想要掌控、想要控制。
從一個點分化成線,再展開到面,一個點線面的組合,成了每一個人的生命情境、生命故事、生命內容。但這些是「生命」嗎?是否覺得「生命情境」好似一種由「外在」附加上去的,好像原本空無一物的地方,被放置了一些建築物及人物。你是否覺得,自己就在這一場又一場連貫的生命情境中,「完成」你來這裡的「一段」生命!不妨靜下心來,看看外面人來人往的景物,你是否會有一種彷彿置身於某一「場景」的微細感受。
如同「正在改變的山」一文所說,生命情境一定會改變,而這些改變也往往不在我們的掌控中。有時候我們拒絕接受這些變化,因為它打亂我們原本前進的方向。這些改變有時候只是一些小小的改變,我們稱之為生活上的瑣事,就足以讓我們暴怒。
現在,讓我們重新感受,重新思考「生命情境」與「生命」是否相同?這些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都不斷在進行變化,而隨著這些變化,身體的思維及感受也不斷在變化的現象,是我們一直以為的「生命」嗎?當我們說「我的生命」很悲慘時,我們到底是在指「生命」,還是「我們生命情境」呢?
有一種背景般的向度與生命情境共存,更貼切的說,我的生命情境都是發生在這覺知維度的背景中,才得以展現。它靜默、廣闊,不論怎樣的生命情境發生,都無法影響它分毫,如同房間不管怎樣佈置,那個「空間」始終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