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待辦事項管理

上一次的『靈感流的顯化』,說到我用ifttt的do note功能來串連evernote,當作自己靈感紀錄的方式。之後有朋友問到自己在工作上,也是如此嗎?

每種行業、每個職位都有其獨特的需要,其實,沒有一種工具真的可以符合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所以,大家應該先衡量自己工作上的狀況,再來決定工具。

  • 待辦清單
大部分情況下,我自己的工作都是偏瑣碎的雜事,專案型的工作比較少,因此,我會用待辦清單的方式,來管理自己工作上的進度。當然,私人的事情也會以待辦清單的方式來管控,不過,我傾向將公私事分開。

  • 非一次性或具有經驗價值
對於一些瑣事,如果它是具有日後參考價值,可以增加自己經驗值的部份,我會一邊進行工作,一邊以Evernote來紀錄。對我來說,這樣的事項就不會只是待辦事項,而是專業知識的累積,因此,Evernote就非常適合這樣的同途,不過這一篇主要在待辦事項上,而自己的待辦事項大部份都是瑣碎的,因此,用Evernote來當作待辦事項管理工具的比率偏低,就不在此處特別說明。

  • 最終目標是「執行」而非規劃
待辦事項的管理工具,可以說是非常多,而且現在的app幾乎都是做到跨平台、跨裝置,因此你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但,不論是哪一種,真正重要的,都是在「完成」事情。

我自己喜歡用最間單的方式來做這種事情。在雜事上過度的規劃、分類,對我來說,只是在浪費時間並且自欺欺人,因為,再多的規劃或分類,如果不去做,那只是自己看爽的而已,因此,重點是執行而非「過度」分類。


  • Trello的看板式管理
我自己是用Trello來進行工作上瑣事的管理。我自己覺得我需要的功能很簡單,就是一目了然,簡單的分類,剩下的,就是一項一項去完成它。

我自己不需要一大堆標籤功能、團隊合作、協同合作等,我讓自己聚焦在「哪些還沒做」、「今天要做什麼」的清單上。我自己管理待辦事項的方式是這麼的簡單、直覺,以至於我都不知道要分享什麼。我喜歡用簡單的方式做任何事,那些花俏的功能只會讓我分心跟浪費時間規劃,然後一樣都沒有完成。

Trello的使用方式我不在這邊花篇幅介紹,我認為現代人都應該要善用網路,這種軟體操作的方式,隨便google就一大堆人介紹與教學,再說不會實在說不過去。

  • Google inbox的提醒功能
我自己的私人事項則是交給google inbox的「提醒」功能。這個「提醒」不但可以出現在inbox信箱,還會同步出現在google日曆,而你沒有完成的提醒事項,系統會自動幫你順延到隔一天。相關介紹可以參考異塵行者的這一篇:『google日曆網頁版正式支援郵件、筆記、與任務提醒』。

  • 做就是了
工具是死的,要滿足你各階段的各種需求,可能會是強人所難。只是,「 想要」 跟「 需要」 之間,我們經常分不清楚。更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真的需要各種功能,但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那些「 需要」,並不常發生,而且對於「完成」事情也沒有太多效用。

目標是「完成」事情,但很多時候,我們在雜事上做的許多管理、排程、分類、標籤、管控,都只是在延遲「執行」的時間。執行最需要的不是這些花俏的功能,而是「去做就是了」。當然,複雜的專案須要一些管理、排程等,但大多數的上班族,雜事應該居多,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情況。

  • 結語
各種工作管理、時間管理的文章,琳瑯滿目,在你看了這麼多之後,你認為對自己完成事情的幫助有多大?你已經花這麼多時間在研讀時間管理、工作管理的文章及書本,這些時間跟你在執行工作上節省的時間相比,是否有成正比?還是,你花一大堆時間看這些文章,然後真的設定一大堆標籤、一大堆工作流程、一大堆情境,最後,並沒有讓你完成更多事情?我想,這是需要誠實去檢視的。

「惰性」的影響力備多數人低估,從自己的經驗中,多數的事前規畫,經常都被自己的惰性打敗,而這種惰性,最終會成為自己行動力的制約因素。也就是我們的行動力能發揮多少,惰性成了很重要的因素。而這種惰性,卻不是任何工具可以規畫的。


同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