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欲求的苦


阿郎撰寫

朋友聚餐,小朋友穿梭其中玩耍著。小孩子對每一東西都感到驚奇與好奇,他們總是充滿好奇的全然關注手上的東西,沒有評論、沒有意見看法、不分好壞的把玩著它們。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他們的,但這無法阻止他們遊戲的熱情,他們不擁有任何事物,卻更全然的享受其中。

朋友與她的小孩靜靜的坐著,臉上滿是憂愁。他們表示有些許困擾,想與我私下聊聊。

小孩問:我與女朋友是遠距離戀愛,最近與女朋友發生爭吵,她要離開我卻不願給我一個理由。而半年後我要參加國考,我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唸書,我只想要去台北跟她問個清楚,我不要她離開我。

母親:我們全家人都花了一些時間勸他,分析現況給他聽,希望他可以好好專心的準備考試。可是他怎樣都聽不進去,怎麼講也講不聽,全家人都搞的心神不寧,真是不懂事。

郎:「欲求」讓你們痛苦不堪,不論你們欲求的是什麼,對嗎?你希望小孩能成熟懂事一點,可以專心的去考試。小孩則希望北上去留住他的女朋友。當你們一心一意的想著自身的欲求,不論是打著「愛小孩」還是「愛女朋友」的名義,你們只會製造衝突與混亂,對嗎?目前的現況就是如此,不是嗎?你們心中早已有自己的成見,這樣的溝通,只會造成衝突,你們只是在互相試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不是嗎?

母親:(流著眼淚沈默不語)...

郎:當你們內心煩亂、充滿憤怒、失望、哀傷的情緒時,你們帶給別人的,是「愛」還是「憤怒、失望與哀傷」?在你們口口聲聲說愛小孩、愛女朋友的同時,你們帶給對方的,真的是「愛」嗎?

小孩:我感到很痛苦,我有一種被背叛的痛。我無法接受沒有告訴我理由,就要我接受分手的事實,我想要知道為什麼。我更希望她不要現在跟我提分手,至少在我考試完之前。我很痛苦,所以如果她是希望我趕快去工作賺錢,這樣她才不跟我分手的話,那麼,我願意放棄考試,然後趕快去找工作賺錢。

郎:極力想要挽留對方,是基於愛,還是基於恐懼呢?基於害怕失去而設法維持的關係,難道沒有企圖掌控、卑微、野心、手段等等的存在嗎?愛裡頭存在著這些嗎?又或者,這樣的關係能稱之為自由的愛嗎?這樣雙方能自由自在的活出自己嗎?自由的愛只變成一個概念,而非真實。

讓我們痛苦的,是愛嗎?還是失去依賴後的不安全感呢?我們是希望用愛來抵擋不安全感嗎?如果愛不是不安全感的成因,那麼,愛如何解決不安全感呢?一個內心充滿不安全感、不成熟的人,對於伴侶,不論多麼認真,除了用佔有、掌控、強迫的方式之外,還能有其他的方式嗎?他始終都會是膚淺並且是依賴的,不是嗎?

所以,我們在討論的,是「愛」嗎?或者,那是否更像是失去依賴、習慣後產生的痛苦呢?那是否更像是自憐呢?也就是你的痛苦是否來自於自我可憐?

小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想跟她分手,我知道她還是愛我的。至少,她還是當面哭著對我說不想離開我。

郎:顯然你已經抓住一個答案、一個肯定、一個承諾,你想要消除心中的那份不確定所引發的痛苦,至少,這樣可以讓你自己有一種安心感、安全感及確定感。你想要消除自身痛苦的那個渴望,讓你失去勇氣與耐心去了解自己。

小孩:我不知道

郎:你希望你的孩子選擇去考試,是否基於你自身的「恐懼」?你從自身經驗了解到,想在現實社會中生存,是多麼的困難。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還有什麼資格談感情,所以你更加希望小孩能求得一個穩定的工作。

這樣的希望裡頭,有著對生活的壓力與恐懼。為了解除自身因恐懼害怕而帶來的情緒痛苦,你語帶些許要求,要你小孩選擇考試,這樣你比較能心安,也不再遭受擔心害怕所帶給自身的痛苦。因此,你是希望你的小孩要為你的痛苦與擔心負責嗎?

母親:沒有,我沒有要他為我的情緒負責,我只要他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

郎:在你的觀念中,你認為小孩怎樣的行為,符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故事仍然在繼續......)


我思索著,「擁有」一個人是可能的嗎?在法律保護下,物品的擁有權似乎是比較穩固的。但當我們說「我的孩子」、「我的女朋友」時,究竟是在指什麼?人能擁有另一個人嗎?或者,人只能擁有關於「與這個人關係」的「概念」呢?當實質關係改變,但關於那關係的「概念」還沒有改變時,就會出現「現實」與「應然」之間的衝突,難道不是這樣嗎?

而我們不停的擴充自己所擁有的,是否想透過依賴這些東西或意義來逃避空虛所帶來的痛苦呢?是否透過依賴某種關係或活動,來逃避自己的空虛呢

而我們所作的這些努力,是想要真正了解真相,還是只是企圖逃離這些情緒所帶來的痛苦呢?一個答案、一句承諾都好,只要撫平自身的痛苦就好,能安自己的心就好,是否這才是真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