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6日

關係

一念行者


外面並沒有關係,所有的關係都發生在心裡。當你認知到這一點,你就能超越所有的關係——超越由關係之故事所創造的虛構的羅網。這是真正的超越,是所有糾纏的終結,是真正佛的誕生。一個佛不誕生在關係中,他誕生在所有的關係之外。如果你誕生在關係中,你就誕生在塵世中,你就誕生束縛中。唯有當你認知到,外在沒有關係,所有的關係都發生在心裡,且那也不是真的時,真正的解脫才到來。

凡夫意味著降生在關係中——父子關係、父女關係、母子關係、母女關係、夫妻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所有這些關係是一根根線,它們於無形中織成了一張網,將你網住,同時也創造了你的無數虛假身份。當你認為關係是實有的,且在外面,那麼,你就像被困在蜘蛛網中的一隻昆蟲——你一生做這做那,做那做這,種種努力,表面上好像是為滿足或實現些什麼,而更深層的意義是,你只為逃出這張網。而那讓你的生活簡直不是活著,而是掙扎。

當我們認為自己處在關係中,即使最好的情況:我們認為自己是那締造所有關係及網路的蜘蛛,我們感覺自己對這一切很有掌控,我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自己的地盤上盡情的舞蹈,我們在享受掌控的快樂。然而,這只不過是錯覺。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是,當我們認為自己在掌控他人時,我們已經被他人所掌控了。只要我們還認為關係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就別想獲得真正的解脫。解脫是發現:關係是虛的,關係並不真實存在;外面的世界沒有關係,所有關係只存在於心裡,且如想像的絲一般。

網是更為複雜的關係;在網中不可能有自由,除非你意識到,根本就沒有網——所有的網只是想像的絲線編織的虛假的心理地盤——縱橫交織的虛假的心路。覺者認識到,的確沒有真實的網,所有的網無不是自己那看不見的虛妄的思想的線所織就的;那是一道道心理投射,我們就是這樣被我們自己的心所吐出的思想的絲所密繞、所封鎖的。我們于無覺中將自己變成了某只受困的蠶,我們不是那自由的蝶,沒有飛翔在毫無遮蔽或繩索的天空。

除非你將你所有投撒出的人間的網——那由重重關係交疊變合的幻境收回心裡,並將它們化為虛有,否則,你不可能有真正的解脫。覺者注視著一棵樹、一塊石頭、一隻蝴蝶、一朵白雲、他的小孩、他的伴侶、他的朋友……他沒看到關係,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內心編織的虛假的網。他注意到他活在所有的網之外,他處在絕對的單純和寂靜之中。當他向內看,他注意到自己的心沿那虛假的網線行走時所發出的歡悅,它沖著一樣事物叫白雲,它沖著一樣事物叫花朵,它沖著一樣事物叫樹,它沖著一樣事物叫小狗、它沖著一樣事物叫自己,它沖著一樣事物叫寶貝……那甜蜜在那巨大的寂靜的口中變成了幽燦的微笑。

覺者的心醒在它的清醒裡,醉在它每一次與事物的交合中,醉在它每一次開口,每一次命名,每一次發聲吐語之中。覺者在他的沙發裡,睜著他的眼睛,看著電視,看著書架,看著牆壁,看著他的伴侶、小孩……每一樣事物。他注意到,每一樣事物只是它們自己,是他的故事創造了“我的這、我的那……”,並使他相信那是真的。他沖著它們叫“我的家”、“我的電視”、“我的兒子”、“我親愛的”……他不管叫它們什麼,他也永遠得不到它——也不會失去它。他活在一個外在沒有關係的世界,一個十分穩定素淨肅靜的世界。他就是在這樣的世界,讓自己不可能被縛——絕對解脫的。

如果你降生在關係中,你是凡夫;如果你出生在無關係中,你是佛。一個佛知道關係及更為複雜的關係——“網”是什麼、在哪裡;對一位佛來講,不存在纏縛,不存在要找尋自由的動機與可能,因為他一直處在那絕對乾淨、絕對穩定之中。這是一個沒有網、沒有關係的世界,萬物在它們的位置做著它們自己,沒有糾纏,沒有糾葛,沒有矛盾,沒有對立……一切是寂靜的存在,你甚至都不能用“和諧”來形容它們。沒有關係——沒有關聯,也沒有系縛,一個佛就是這樣擁有他超越快樂的快樂——極樂世界的。




2015年2月3日

平板IPad的購買思維

心靈園丁著

前一陣子在燦坤購買了蘋果iPad Air平板,意外引起親朋好友的熱切詢問眼神。我才發現,原來周遭有這麼多人,非常想要購買平板,卻沒有人可以詢問。所以,我就我知道的部分,提出來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 搞清楚你想滿足什麼需求?
電腦我最常用Google相關服務、筆記我用Evernote、雲端檔案傳送我用Dropbox、手機我是安卓系統、手機牌子是二線的G-plus、3G只申辦1G、相片備份我用Google相簿。

我在說什麼?「需求」與「工具」。我沒有品牌制約,也不需要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了解自己的一種途徑。在身心靈的追求是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重點是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修行道上有上師、物質上有品牌,他們都不是我們該關注的焦點。這些目眩神迷的,都是干擾我們了解自己的障礙,所以,請回答自己內心的聲音:我需要什麼?為什麼需要?
  • 衡量自己的能力
當我們在進行第一個問題時,我從自己身旁那些學身心靈朋友的談話間,意外發現一個現象:「拒絕接受自己有物質慾望」!一個「靈性優越感」的形象緊緊的綁住他們的內心。我想,沒有什麼慾望是骯髒的或者是不應該出現的。我們都以為我們很了解自己,但更適當的說法是,我們經常是欺騙自己與壓抑自己,然後以為這樣做才是對的。

就在我們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後,我們接著問自己:「我有多少預算空間」?對,這個問題依然是跟自己有關。我們經常跟隨流行,迷失在物慾橫流的廣告鼓動中。我們失去了「自制力」,因此經常做了超出我們經濟能力範圍所能承擔的決策中,我們被慾望牽著鼻子走,我們失去了我們自己。更可悲的是,我們以為那是「愛自己」的表現,我們連「愛自己」或「害自己」的判斷,都需要廣告、需要別人來給我答案。

所以,回答自己:我的預算區間是多少。
  • 自己親身去體驗
光看老師在講台上解數學題目,不代表你就會自己解題。光聽教練講說游泳技巧,不代表你就會游泳。對的,這依然是「關於自己」。破除偶像崇拜的方式,就是自己去執行破除偶像崇拜這件事。很饒舌嗎?可是它就是這麼簡單。不要整天花問東問西,聽這人講聽那人說,卻不去親自體驗。

不要以為光聽就可以懂。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以為懂,但其實他不知道他其實不懂。又是一句饒舌的話,抱歉了。整天坐著冥想,不會讓你離天堂更近,相反地,你只會離幻想更近。去體驗就是,賣場這麼多,為何你只滿足於別人的體驗,你自己的呢?
  • 斷捨離的智慧
沒有完美的工具,也不存在永遠滿足你需求的解決方案。你的需求會隨著時間改變、時空環境背景條件改變,及各種不可預知的改變,而跟著改變。

所以,你的需求中,你最在乎什麼?當各種工具都只能滿足你的部分慾望需求時,你最在乎的是什麼?是的,又是「關於自己」。這到底是一篇iPad的相關購買問題文章,還是一篇身心靈的文章?你以為這兩者沒有共同性嗎?你以為這兩者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你在看哪裡?就是你。

捨得捨得,也需要搞清楚你捨棄了什麼、又滿足了什麼!這不是關於自己,不然是關於什麼?
  • 小結
品牌迷失、愛國迷失、價格迷失,這些不是問題,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問題。但它們只是症狀,它們只是某些核心問題的症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併發症。你不該怪廣告,因為如果不是你失去了你自己,別人又怎能操控你。

身心靈大師的崇拜,只是你失心瘋的證明。一個失去自己的人,只能藉由外在各種事物、各種上癮及刺激來充滿。品牌對你的價值,來自於你對自己有多少無價值。自己越無價值,你越需要外在的價值襯托,兩者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互補。iPad好用嗎?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