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

自我探索第13節—「靈性」 VS 「生活」


帥哥:回答我一個問題,為什麼「靈修」這麼難以實行到生活層面?為什麼這麼多走靈修道路的人,依舊無法在生活上避免負面情緒的糾結?為什麼在靈修時的平靜,回到生活遇到一些事情之後,負面情緒依舊如洪水一樣淹沒了我?

我是誰:那是因為你誤解了「靈修」,且誤解得很深很徹底!

帥哥:那麼,你的「靈修」又是甚麼!

我是誰:或許你可以想想,當有朋友問到你的近況,而你最近就是在「靈修」時,你會如何回答!

帥哥:我不知該如何回答?有時甚至連回答「靈修」、「修行」這些字眼都覺得很彆扭、難為情!

我是誰:是的,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對「靈修」、「修行」這種事加入太多不必要的想像情節,當然,這也是一直以來,你們電視劇、小說、社會價值、甚至是宗教文化所灌輸給你們的。從小到大,在你尚無法分辨對錯的時候,就灌注在你們腦中的。

帥哥:我還在等的你的答案!

我是誰:『靈修』不是文字或語言上的烏托邦理想樂園,它是你在生活中體驗後,淬煉而出的體認與智慧。「修行」不是靠頭腦想像的一種行為,而是腳踏實地體驗各種生活情境的結晶。

帥哥:你的話語還是那麼難以理解!

我是誰:孩子,「修行」不是逃避現實生活。但太多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敗,轉而踏入「靈性生活」,並將靈性生活想得太過美好、太過理想。尤有甚者,棄世而隱遁廟宇或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當你懷著滿腦子的痛苦走向廟宇與神父,從他們的平靜語調與散發而出的氛圍中,你得到了慰藉,你以為「修行」就該像這些出家人或神父一樣,你也以為修行後的結果也該是這樣的。

帥哥:難道不是嗎?如果不是,那修行有何用?許多身心靈書本那些虛無飄渺的形容:成道、回歸上主、合一。不都是一種美好狀態嗎?

我是誰:禪宗說:「禪」就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修行不是別的,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當你將修行從生活中剝離,你便錯過了它的精華。修行不會大於生活,相反的,你只能生活,你只能活在生活中,生活無所不包,也包含了妳所謂的修行。
進入生活,孩子。你逃避你的憤怒、悲傷、失望、無助,你以為修行可以去掉這些,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你錯過了,沒有悲傷,你就再也體會不到快樂了;沒有辛苦工作,假日的優閒便不再吸引你。想想多數退休人士的枯燥、無聊、毫無生氣的生活便可以理解我的話語。

它們是一體的兩面,你可曾看過只有正面而沒有反面的硬幣嗎?你可以只有一面嗎?不,一定會有兩面,不論哪面是正是反,總是會有兩面。總是會有悲傷、失望、挫敗、憤怒。如果你可以接受生活「本就是」有這些你不喜歡的一面,你才能真正進入生活。

沒有所謂的「靈修」或「修行」,只有「生活」。當你讀著書本上美麗的字句,要小心,你正在掉入一種陷阱。進入生活,親愛的,去體會生活中的智慧,它就是你書本上的「神」,書本上不是說「神無所不在嗎」?是的,因為生活無所不在,除了活在生活中,你還可以活在哪裡?

你可以藉著「想像」、「冥想」來幫自己提振活力、提供希望,但你無法不生活。

帥哥:我無法反應你現在說的,聽完你說的,我反而有種失落!

我是誰:因為你的頭腦「想像」生活不該是這樣!頭腦「想像」著一個美麗新樂園。你的頭腦「想像」一個主管應該怎樣、「想像」一個伴侶應該要怎樣、「想像」社會應該要怎樣、甚至也「想像」你應該要怎樣!

生活不能只靠想像,而是去體驗。體驗過程中的負面情緒,走進它,孩子。不要怕你的情緒,它不會毀了妳,有多少次在你痛哭之後,依舊活的美麗、有多少次在你悲傷、挫折與憤怒之後,你依舊活出你的堅韌。走進去你的情緒,體驗你的情緒,它會帶你走得更深更深。放掉過多的頭腦想像,去生活,去勇敢的表達你自己。生活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頭腦才有。

生活是心的世界,頭腦是輔助你落實的工具,而不是主人。走入心的世界,心中隱藏很多的恐懼、悲傷、憤怒與恨。所以你在現實生活中,你會體驗到恐懼、悲傷、憤怒與恨。走進他,你才能釋放它。

帥哥:我了解了。

我是誰:別只是頭腦的了解,別只是活在「想像」中的了解。除非你進入生活,否則你一輩子也無法了解。你頭腦會說知道,但這對你沒有幫助,只不過增加一些美麗的詞彙罷了。

去做、去生活、去體驗,生活會照顧你,你不需要照顧生活。生活會帶給你你所需要體驗的事件,因為生活就是「神」,神會照顧你,祂希望你更加了解自己,祂會幫助你。去經驗祂,去經驗生活與伴隨而來的情緒,信任祂。

祝福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