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3日

圖像


阿郎撰寫

我們用每一次的經歷,來創建一幅關於自己的「圖像」。如果經常被母親責罵,就會創建一幅「自己是做錯事」的圖像,圖像隱含著濃烈的傷痛情緒。但也許那天母親的心情剛好很差,剛好對你發洩而已。但我們將自己創建的圖像隱藏在心中,要嘛想要彌補它、要嘛對抗它,進而影響到我們日後的心性與行為。

長大後,我們也許想要「療傷」,又也許不願面對而防衛那傷痛。但我們該面對的,真的是那傷痛嗎?當我們所創建的圖像消失,傷痛自然不再存在,不是嗎?常聽人說「療癒」,是在療癒傷痛嗎?如果圖像還在,傷痛有可能痊癒嗎?我們真正要面對的是自己創建的圖像,而非傷痛,不是嗎!

我們不僅會對自己創建意象,我們也會根據我們對別人所了解的,加以創建意象,並依據這個意象來對待別人。我們相信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關於」他人的一切。我們私自在心底為別人套上一個屬性,比如他是自私的、他很混等等,然後就這樣對待他,並且從他的一些言行中去強化這個圖像。

2019年2月1日

除舊佈新

阿郎撰寫


這幾天大家都在除舊佈新,今日接起一通友人電話,那一頭正在抱怨工作的一成不變與缺乏挑戰。


我們的生活看似一成不變,每一件事情都是那個樣子,討厭的人過了再久還是討厭、無聊的工作再久還是無聊。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改變,我們需要環境改變、需要周遭的事物改變、吃的東西改變、語言改變,但,我們有改變嗎?

究竟是環境一成不變?還是我們一成不變?面對一件事情,我們今天的反應與一個月後的反應都一樣,那究竟是環境一成不變?還是我們一成不變?一段傷痛的記憶,從童年到晚年,傷痛不但沒有轉化,反而更加深沈,究竟是傷痛刺傷了我們,還是我們不願放過我們自己?

我們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每一刻都在變動。這個人這一刻在這裡,下一刻去了那裡。這一刻他說話,下一刻換另一個人說話。這些隨時的變化難道還能稱之為「一成不變」嗎?還是我們的頭腦停留在某些事物或言語上,才會無法感受到眼前生活的變化?我們並沒有跟隨環境變化而讓心流動,我們用「習慣性」的回應方式來回應這些變化。眼前的事物已經與剛剛不同了,但我還留在剛剛的情緒中、我還停留在剛剛的爭執中。

我們的感官越來越遲鈍了,所以一般的變化已經無法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需要比較大的感官刺激,才會有「活著」、才會有「快樂」的感受。我們追求這些大的變動,最好是異鄉情懷。同時我們又不喜歡習以為常的工作生活流程過度變動。我們讓自己活在矛盾中,漸漸的麻痺了這些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