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撰寫
前一陣子回到學校接受HACCP的基礎訓練課程 (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旨在保證加工系統流程的食品安全。該系統的重點是以預防的角度來生產最低危害風險的產品以供人類使用 )。在課程中,總會讓我聯想到上市櫃公司的內控稽核。
- 核心精神
食品安全 vs 交易紀錄正確性及法令制度遵循。一個是站在消費者角度,確保公司產品的衛生安全。另一個則是著重在財報數字的正確性與管理制度有被適當的遵行。所以出發點就已經是不相同的制度,我的看法是,重點不在於哪個制度更好,而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那麼,一般公司內控稽核與HACCP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真的有解決了嗎?還是剩下做樣子而已呢?這可以留給大家思考!
- 稽核方式
HACCP雖然也會需要不少表單,但它們更著重在「現場實地」的稽查,因為表單並無法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所以現場人員如何作業、環境如何維護、進出貨或成品如何運送、溫度如何確保、量測等等實際上的運作。相較於HACCP對於產品上衛生安全的要求,公司的內控稽核相對就顯的「紙上作業」多了一些,當然,這是因為內控的核心精神(如前段)不在於產品,而是在財報數字及制度遵行上。
- 稽核角色
我發現在公司運作中,內控的稽核人員所接觸的表單、制度並非是全面性的,在公司裡還有許多運作中的制度、表單是財會人員或稽核人員所不熟悉甚至毫無所知的。我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自己曾經是財會、稽核人員,但近幾年都是在生產、業務、管理、品管單位中流轉,剛好最近搞過ISO22000及HACCP,所以對此有一些心得。著重產品安全的HACCP可以替公司產品把關,而通過它的認證,也讓人覺得其產品安全是可以信賴的。藉此,可以有助於業務上的擴展及價格上的談判。
過去在應徵稽核工作時,有老闆問我一個問題:『如何讓稽核會計對公司更有幫助』?同樣在執行稽核,但受到公司的重視程度卻很不相同。或許,財會或稽核過度專注在數字的正確性,而疏忽了老闆的真正需求 - 「企業獲利與穩定」。
- 數字的故事
表單上的一個數字,如生產報表上的當日生產數量,其實是有很多很多故事過程包含其中的。或許在財會或稽核人員眼中,只是一個必須可以被勾稽的數字,或者是兩期比較後需要被說明的「異常」。但在我自己體驗中,每一個數字都經常牽扯到部門計畫、主管做事風格、臨時突發狀況處理、原物料價格、品質波動的考量、承辦人員心情等等,太多太多無法被量化卻又具有主導的因素存在其中。光分析數據,你無法蓋出一棟大樓,你只有捲起袖子留下汗水,才能完成大樓的興建,偏偏主導大樓興建的,都是那些腦袋裝滿學問、眼中只有數字的「管理人員」。從政府組織到民間企業,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所以基層人員普遍對於管理人員,有一種不知民間疾苦的譏笑。
- 表單的繁瑣度
以前還在財會領域時,以為內控九大循環及其中的表單已經是全部,在步入第一線基層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一間公司怎麼可能只有一套內控制度或表單在運作?基層人員要填寫各式各樣、各種不同制度所要求的表單,內控九大循環根本「只是」其中一種管理制度,內控的表單也「只是」眾多表單中的一些而已。而那些不會出現在表單上的,卻經常都是最關鍵性的決定因素。
- 過度強調個別效益
當你過度側重在食品安全或者數字正確性,就會如同過度提昇「部門績效」一樣,有時候反而會危害「整體績效」,這一點我在探討「局部效益」時有分享過。如果某一「個別單位或功能」被過度強化,最終就會變成像癌細胞一樣,反而影響了整體的運作。
- 企業的目標
這一點我最後談,不論是GHP還是HACCP,它們都是以「食品安全」為首要考量,因為這制度當初的對象是確保太空人的飲食安全。但當移到企業界之後,企業的目標是賺錢,所以除了衛生安全之外,尚有成本、品質、色香味、外觀、顏色、時效需要被考量進去,這也是為什麼實施HACCP的廠商照樣出食安問題。
那麼,強調交易紀錄正確性的內部控制也是一樣的道理,內部控制好的公司照樣出現舞弊的事情,因為內部稽核設計的出發點,就是確保紀錄的正確性,但,有太多事情是不會出現在表單上的,且紀錄正確依然不是公司的「目標」。
這些在公司裏運行的眾多管理制度,鮮少是針對「公司目標」而量身打造的。這些管理制度最後會產生一大堆表單與規定,最後僵化了原本活潑的企業,如同活潑好動的小孩,最終成了滿腦子禮義廉恥束縛的成人。當然,很有可能我歷練不夠,所以不知道的確有一些偉大的管理制度,是可以更貼近實際作業、又可以兼顧管理需求的。
所以,我不禁問自己:「我過去真的懂管理嗎」!而當我再度聽著那些什麼名校MBA畢業、滿嘴管理理論的高知識份子,談論各種管理手法時,我似乎越來越不了解了。或許,我們最該問的不是管理制度,而是.....「問題究竟是什麼」?